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區內的最高峰白塔山,海拔1553米,山林莽密,雲蒸霞蔚,山頂有飛來石、仙人床、棋盤石、瀑布、摩崖石刻等勝景。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東部儲存最完整的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武夷山世界自然遺產的主體區域,有“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的美稱。1987年9月,總面積85萬畝的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協調理事會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網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境內的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中國東南大陸的最高山峰,號稱“華東屋脊”。

城村古漢城景區城村古漢城遺址,坐落在武夷山風景區南二十公里處,是武夷山文化遺產的重點區域。1958年,這個古城遺蹟正式被發現,並進行了試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長方形,,南北長約860米,寬約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在已發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個大型的宮殿建築群,佈局嚴謹,結構完整,底下敷設流暢的排水系統。在城內外還發現了多處居住遺址和冶鐵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鐵器、陶器、建築材料和銅器,其中的陶器“無論形制和紋制,皆與中原內地的‘漢式’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下梅民俗村下梅民俗旅遊村在武夷山景區以東,從武夷山度假區乘車6公里,從市區乘車10公里便可到達。下梅有30餘幢清代民居建築遺存、長千餘米的人工小運河——當溪、清代軍機大臣王傑送給下梅鄒氏大夫第的“施政堂”匾。徜徉“達理巷”,你會引起有關安徽六尺巷故事的聯想,嘗一口“天一井”的水,你便知道清代武夷山茶市下梅“文才昌,則商才盛”的歷史故事。還有隱士居、小樊川、西水別業、參軍第、儒學正堂、閨秀樓都是值得一看的清代古建築景觀。

五夫朱子文化古蹟武夷山南麓的五夫裡素有“蓮花之鄉”的雅稱。五夫裡出現過許多理學先賢。朱熹在此生活長達四十年之久。這裡留下了許多與朱熹有關的文化古蹟,如朱熹故居紫陽樓遺址、屏山書院、朱子社倉、興賢書院、朱子巷、興賢古街等。是朱子文化旅遊的重鎮。

紫陽樓遺址: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是朱熹的義父劉子羽為朱熹母子建造的,現已按原貌修復。

朱子社倉:原名“五夫社倉”,初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為朱熹首創並命名的一個民辦社倉,邑人為了紀念先賢朱熹這個惠民善教,遂該稱為“朱子社倉”。

興賢書院:可推斷為紀念先賢胡憲(號籍溪先生)而構築。朱熹當年曾在該書院講學授徒。所謂“興賢”,即寓有興賢育秀、繼往開來之意。

朱子巷:朱子進入武夷山的第一巷,民間俗稱朱始巷。朱熹經常攜徒訪友,尋幽問道,每次外出時都要經過這條小巷,竟達數萬次之多。後人為懷念這位理學集大成的大儒,遂將這條小巷稱為朱子巷。

九曲溪景區武夷山之魂在於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清澈清瑩,經星村鎮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風景區,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而得名。

九曲溪全長為9。5公里,面積8。5平方公里,由於九曲溪彎彎曲曲,深切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繞青峰之勢。遊人乘坐竹筏安穩舒適,視野開闊,可觀山景,能賞水色,漂流而下,急徐相間,輕鬆愜意,溪流驚而不險,水繞山轉,石木相間,各具風姿。1962年郭沫若曾作《遊武夷山泛九曲》詩曰:

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

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

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乘坐竹筏飄流九曲,可觀賞:大王峰、玉女峰、水光石、鐵板嶂、小藏峰、會仙岩、升日峰、虹橋板、船棺、大藏峰、金雞洞、仙釣臺、題詩巖、試劍石、御茶園故址、小九曲、平林渡口、隱屏峰、接筍峰、武夷精舍、天遊峰、曬布巖、響聲巖、三仰峰、天壺峰、城高巖、雙乳峰、上下水龜、象鼻巖、駱駝峰、人面石、彭樓巖、齊雲峰、雙獅戲球石、開屏石、白雲庵等。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位於六曲溪北,海拔為410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後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登上天遊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