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蒂·弗裡丹的這份調查結果和評論文章,啟發了之後5年多的研究和思索,並最終化為被普遍視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書籍之一的《女性_的奧秘》。
這本1963年出版的書,揭示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大美國婦女的生活狀態,以及普遍存在於她們身上的“無名”的精神問題。
貝蒂·弗裡丹對這一無名問題的原因,一種當時普遍流行的思想,即所謂“女性_的奧秘”,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在走訪了大量婦女和相關人士後,貝蒂·弗裡丹透過分析和例項,揭露了“女性_的奧秘”的荒唐之處。
自此以後,貝蒂·弗裡丹正式踏上女權運動的跑道。不但協助建立美國全國婦女組織,更擔任掌門達6年之久。1970年橫跨全美的女性大罷工,便是她在這一組織的謝幕之作。
顯而易見,現在貝蒂·弗裡丹從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身上,又找到了表達訴求的突破口,無形當中讓這部電影越發地吸人氣。
要知道,女權運動已經獲得了很多成果,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大部分發達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現在正處於所謂的第二階段女權主義運動和第三階段女權主義運動的交接期,思想非常活躍,光是關於美貌這一點便展開了各種爭論:女權主義應當贊成美還是反對美?贊成麥當娜還是反對麥當娜?贊成美容手術還是反對美容手術?
麥當娜在美國、梅豔芳在香江的那種壞女孩的叛逆造型,為什麼如此有市場,就和這種女權主義運動不無關係。
於是乎,電影《花木蘭》在藝術性、商業價值之外,又多了一道西方世界津津樂道的思想性光環,可謂越來越高大上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必須買賬。
……
第6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後,收視率也隨即出爐,還好沒有白費心血地空忙乎一場——播出時段裡平均有約4220萬觀眾收看,與前一年相比提高了13%;所有曾觀看部分時段節目的觀眾,總數估計有7000萬。
從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的資料看,節目的表現好過前一年,吸引了29。2%的家庭觀看,收視率超過49%。
只是,專業評價就不那麼給面子了,包括《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在內的大部分媒體,對本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看法傾向於負面,也不知道是否因為美國編劇大罷工造成了晚會素材不足,專業評論員和專欄專家無不感覺氣氛單調乏味,也就《花木蘭》的連獲大獎,勉強算是一個亮點。
不管如何地水深水淺,電影《花木蘭》在美國這邊收穫滿滿後,便可以無須理會地迴轉香江,掃蕩接踵而至的香江金像獎了。
至於能否完美收官,更加沒有問題了——那些香港電影人的腦子裡,肯定沒有敢於質疑美國好萊塢評判標準的概念。
在《花木蘭》團隊即將馬不停蹄地離開美國之前,唐煥特意找來李翰祥談了一下。對方現在還被巨大的成就衝擊得暈暈乎乎,自然對首富先生恨不得肝腦塗地、銜環結草。
“李導已經把中國大陸當成了發揮才能的舞臺,眼光著實讓人佩服。我希望你回去後,能充分發揮這次的資歷所帶來的優勢。”唐煥開門見山地說道。
老於世故的李翰祥,自然不乏對勾心鬥角的敏感,他當即品味出了首富先生所暗示的意思。
這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花木蘭》對《末代皇帝》進行了毫不留情地碾壓,當事人都能深切感受到。
顯而易見,唐煥要表達出一個態度,
明天早上發全文。已經開啟本章節的起_點或q_q手機客戶端,到時候可以在目錄介面長按章節名,重新下載即可。
……
別看林清瑕平時膽子有些小,差點頂不住寶島方面對其參演電影《最後的貴族》所施加的壓力,但在這個場合裡,絕對是氣場十足,應對自如。
在親友團的歡呼聲中,林清瑕和鄧儷珺擁抱了一下,然後嫋嫋婷婷地走到臺上領獎,沒有那些誇張的熱淚盈眶、痛哭流涕,誠摯的感言當中,著重地感謝過了父母這麼多年以來的照顧後,便舉止得體地重新回到座位——沒有超時一秒,儼然就是一位淡定姐,看得唐煥也不禁啞然失笑。
泰德·透納鬼鬼祟祟地輕推了一下首富先生,低聲說道:“好吧,我承認你搬回一分,但仍然處於落後狀態。”
唐煥瞥了一眼不時地和泰德·透納眉來眼去的簡·方達,玩味地回答,“信不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