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部分

們的家人,紛紛離開了早就習慣了的南京,而對於他們來說,帝都卻給他們卻是一個個驚喜,遍地的公園,滿是綠地的街區,寬敞的街道,對於婦人們來說,她們看到了整潔的寓所,還有那使用煤氣的廚房,當然最讓人欣喜的是,無論是在家中或者官廳,都有統一的供暖,甚至在城市中,還有剛剛投入使用的地鐵一號線以及城市中還有正在試驗著的電車,人們第一感受到了現代科學對於生活的改變。

總之,帝都是個讓人迷戀的城市,一個象徵著現代與未來的城市。

它其中一個迷人之處就在於,無論這個城市如何光鮮,如何繁華,可是從視窗朝著外面看去的時候,可以看到一棟棟中西合併的建築,那些採用鋼筋混凝土建成樓宇是中式的,同樣也帶著西洋的風格,其總會在不經意間透出一種源遠流長的古風流韻來。

一棟棟莊嚴肅穆,氣度不凡的現代中式樓宇所組成的官廳以及地標性建築,使得這座城市顯得更為莊嚴,與繁華而又熱鬧的南京有著截然的不同,而這座宛如一座森林與湖泊的城市,就是“帝國之都“,未來中華帝國的心臟。

而在城市的中央,那座莊嚴而不失肅穆的皇宮,直到開宏四年的春天到來時,依然在等待著它的主人的到達在各部屬官廳遷往帝都的時候,皇帝本人依然留守於南京,對於南京的萬民來說,這多少是個安慰。

在多次挽留不成之後,南京人已經接受了這一事實,接受了南京再次作為“留都”事實。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同樣也感激著皇帝陛下的當初定都南京的決定,正是這一決定,使得這座在戰火中遭受重創的城市,在短短四年間,就重現了舊時的繁華,甚至其繁榮遠超過往開宏三年,儘管隨著十幾萬官員和其家人遷移出南京,但是南京的人口仍然超過百萬,仍然是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

儘管其帝都的使命結束了,但是四年的臨時帝都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太多的改變,更為寬的街道、路燈、下水道、公園以及其它大量的公共設施,都是得益於其臨時首都,現在對於南京的人們來說,他們甚至多出了一種期待陛下離開南京之後,皇宮將會和北平的紫禁城、圓明園一樣對外開放,只需要花上幾個銅元,就可以進入皇宮,這裡同樣亦然。

不過,儘管如此,在開宏四年四月(陰曆),隨著皇家離開南京日期的臨近,這裡的人們,仍然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神傷,對於國人來說,這意味著皇氣的遠離。

清晨,整個中華大道兩側,擠滿了來自南京城內外的人門,今天是皇室遷往帝都的日子,這也意味著南京作為首都使命的結束,同樣也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南京將會作為一座江南的工商業中心繼續繁榮下去。

至於位於中國腹地的帝都,將會擔負起帝國心臟的使命!

“終於要離開了!”

在御林軍騎兵隊的護送下,皇家的馬車行駛在寬達中華大道的中央,置身於馬車上的朱宜鋒,看著路邊的人們,他們無不是垂首跪於路旁,在中國跪禮並沒有廢除,至少沒有徹底廢除。

尤其是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他們或許不需要再跪拜官員,但是出於對皇權的敬畏,他們仍然選擇了用跪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畏,而這同樣也是皇室所需要的。

皇室可以愛民,但百姓必須敬畏皇權,只對皇權擁有了足夠的敬畏,才不會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想法。

為了這種敬畏,在所有的學校之中,每天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都必須對著“教育敕語”行禮,背誦,這是國民教育,準確的來說是臣民教育的一種。而這種覆蓋全國的“國民教育”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這種實施了四年的國民教育,使得人們對皇室的敬畏,也是從未曾有過的。

教育的投資,總會在很多方面得到回報,這只是其中之一。

面對著跪拜於兩側的百姓,朱宜鋒的心情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儘管五年前來到這裡的時候,自己早就做了離開這裡的準備,但是現在,真正離開的時候,卻難免有些神傷。

就在感傷之時,坐在身邊穿著一身紅色大禮鳳袍的徐靈芸,卻輕輕的將手放在他的手上,扭頭看著他,眨動著那雙靈動的眸子說道。

“陛下,帝都真的像報紙上描定的那麼漂亮嗎?”

儘管早就透過油畫和模型看到了帝都的模樣,但徐靈芸依然對那裡充滿了好奇,不過現在,她之所以這麼說,卻是想要轉移朱宜鋒的注意力,以免讓其因離開南京而感傷。

“只是一座城市!”

無論外界如何吹噓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