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拉鋸戰(七)
又是一年陽春三月,與南方的陰雨綿綿不同,北方春光明媚,草長鶯飛,一派生機勃勃。保定府西邊是戰場,局勢緊張,不過戰場之外的大片土地上,無數民眾在田野中勞作。
由於去年發生爭戰,保定河間兩府錯過了種冬小麥的時節,現在正趕種春小麥,也有大開荒地大種棉花的。與順天府相比,保定河間兩府的土地更加肥沃,水源更加充足,而且開發日久,灌溉系統相對完善,在發展農業上有天然的優勢。
佔據了這一片平原寶地,對北平軍來說,價值是無量的。當然,要守住這一片沃土,難度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軍事固邊之外,政治經濟文化這幾大塊也是不能放鬆的,特別是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萬磊可不想出現各府民眾認同感不同的問題。
這不,三月初七,以傅闈為首的師範學院數十名畢業學員組團前來保定河間兩府,調研並主持掃盲和普及義務教育等工作。兩府的父老鄉親自然是夾道歡迎,並給以最大限度的支援,畢竟這些人都知道來的是萬夫人,萬先生的面子他們肯定要給足的。
保定河間兩府不同於順天府,順天府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以上住在北平城內,而這兩府百姓散居在各級城鄉,人口密度相對較低,要把學齡兒童集中起來受教育都很難,更別說對一般百姓進行掃盲了。
教育工作難搞,不過傅闈跟丈夫一樣,從來不畏懼什麼困難。在她的牽頭下,保定和河間兩府成立了一個臨時師範培訓點,從兩府中選拔一些識文斷字的人來進修幾個月,然後就下派到各個城鄉去充任教師。
至於校舍的問題,那也難不倒傅闈,她按人口分佈的情況,為保定河間兩府劃定學區,每個學區設立一所中學,學區下面的每一個人口密集的鄉設一所小學,校舍由一些驛站官庫之類的公用設施改成,方便臨近的學齡兒童就近入學。
與此同時,將會在學校中加開夜校,為成年人掃盲,力爭在三年之內,讓北平行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識字。
傅闈忙於自己的教育事業,萬磊也沒閒著,他一面在前線監軍,一面遙控輝煌石油工司,並派人在保定府新發現的那處油田進行開挖作業。除此之外,他也在等明軍方面的回覆。
三月初十,一向辦事拖拖沓沓的明朝終於派來了使者,表示同意交換俘虜。在兩軍陣地之間的一片開闊地帶,俘虜交換儀式很快就開始了。北平軍一方用平西侯沐晟和駙馬都尉王寧兩人,交換焦玉一家老小七人和楊士奇一家老小五人。
交換方式中,焦玉與楊士奇也在場,這兩個傢伙被萬磊“賜”了毒酒,最後卻都是沒有勇氣喝下去,萬磊雖然有些瞧不起這兩個口是心非的假道學,不過既然他們不想死,萬磊也不會過分苛責他們,給他們享受劉璟和楊子榮一樣的待遇。
當然,萬磊一向重視人才,但是在他眼裡,劉楊之類的文人如此迂腐,離真正的人才標準還差得很遠,現在萬磊最多讓他們抄抄寫寫,至於軍機大事,還輪不到這些人指手劃腳。
其實,萬磊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是大費苦心,除了大辦學校教育之外,隸屬於北平軍的將官學院幾乎是每一季度在軍中進行一次選拔,選拔出來的人分兩個方向培養,一種培養成精明能幹的軍政委;一種培養成驍勇善戰的各級軍官。
北平軍有明文規定,不是從將官學院畢業的人,就不能當將領,所以北平軍上下各級軍官的素質是相對較高的,而且他們也是從基層士兵中層層選拔出來的,不會像那些貴族軍官那樣脫離基層。
與將官學院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行政學院,它也是一個進修學院,從各級官員中挑選出政績較優的進入其中進修,進修合格之後才能升遷。而北平行省建立之後,官員在選任上還有一個內升外轉的規定。
所謂的內升外轉,即省部所有升遷的官員都要外派到地方去擔任相應的職務,考滿合格之後才能轉回到省部來任職。
別小看這一規定,此法一可以鍛鍊官員的能力,讓官員到地方去,進一步瞭解基層的實際情況;二可以打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隔閡,讓地方優秀的官員進來大展拳腳,也讓“中央”優秀的官員出去鍛鍊能力,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猛將必發於行伍,宰相必起於州郡,是也!
相比於北平行省的做法,明朝的官制可謂是落後無比,乍一看起來,中央六部九卿還有五軍都督府,部門十分完備;地方各行省又設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下面又設府州縣各級官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