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地宮內奇珍異寶的存與毀多了幾分擔心和猜測。千

百年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一直流傳著始皇陵被幾番盜掘的不詳之語,更有

牧羊兒火燒地宮棺槨的說法。現在,流傳中的盜墓者和那個牧羊的小孩已不能尋覓,

只有關於這些故事的歷史記載還殘存人間。透過這些略帶黴味的文字,我們似乎能

看到如果按史書記載看,秦始皇陵顯然是遭到了大規模的盜掘和破壞,而盜掘和破

壞者竟是在中國歷史上三個鼎鼎大名的人物,這便是西楚霸王項羽、五胡十六國時

期後趙國君石季龍(石虎)及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若再加上西漢末年農民軍在

盜掘中“銷槨取銅”和牧羊的小兒進入盜洞求羊而失火燒棺,算起來先後經歷了五

次大洗劫。從這五次大洗劫的記載來看,陵墓內的奇珍異寶早已蕩然無存了。那麼,

這些史料記載和民間流傳的故事,是否都是可信的?秦陵地宮真的被盜一空了嗎?

知名考古學家王學理在研究後指出:

從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出,越是隨著記載時間的推延,敘說破壞的內容就不斷增

加,而且所敘各事又多有牴牾之處。最早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說了”掘始皇冢,

私收其財物”的話,況且還是引用的劉邦和項羽在陣前對罵中的語句。不想過了一

百八十多年之後,在班固的《漢書》中,卻出現了“羊入其鑿”、“火燒其藏槨”

又“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其掘”的語句。又經四百多年,地理學家酈道元在班

固的基礎上大加發揮演義,直至出現了項羽對始皇陵大加盜掘焚燒和牧羊童火燒地

宮的具體細節。至於以後的史書作者,對始皇陵的毀與盜的問題上,更是百般演義,

直至把石虎、黃巢等人加了進去方才罷休。而袁枚在《始皇陵詠》一詩中,對史書

中提到的幾個人物不但未作半點懷疑,反而指名道姓,言之鑿鑿,並對始皇陵的遭

遇作出了“驪山之徒一火焚,犁耙牴杆來紛紛。珠襦玉匣取已盡,至今空臥牛羊群。”

的結論。由於班固、酈道元、袁枚等人的歷史影響和在文史領域裡的地位,千百年

來,人們對這些記載深信不疑,只是到了今天,在掌握了大量的考古資料之後,人

們才對這些歷史加以懷疑並深究起來。

前面已經提過,司馬遷在《史記》記載的關於項羽盜掘始皇陵的史實,只是引

用劉邦在兩軍陣前責罵項羽的話,沒有直接去寫項羽云云。如果劉邦指責項羽盜掘

陵墓一事屬於事實,那麼這應該算作一樁重大的歷史事件。但這樣的歷史事件卻沒

有分別載入《秦始皇本記》和《項羽本紀》之中。即便是《秦始皇本記》不載而在

《項羽本記》裡是非記載不可的,但遺憾的是在其中卻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這是

司馬遷的遺漏?還是有不便稱說之處?兩種疑問似乎都難以成立。因為司馬遷是一

個被公認的秉筆直書的史學家,極少奉迎趨勢之作,只要看一下他對始皇陵地宮的

結構及其陳設清楚的記述,就不難發現其材料來源定有所本,絕非隨意杜撰。假如

司馬遷所處的西漢皇宮檔案庫中有這方面的史料,或是民間有類似的傳聞異故,他

必定要加以證實而後採錄。既然他在《項羽本記》中曾對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

不滅,收其婦女寶貨而東”的行為記述得如此明確而肯定,還有什麼要對掘始皇陵

墓這一事件加以掩飾呢?不可否認,率軍進入關中的項羽其“掘家”的動機是絕對

存在的,但是否已經掘開了始皇陵並盜走寶藏,卻是互有關係而結果未必一致的兩

碼事。恃功好氣的項羽自幼出生在“世世為楚將”的項氏之家,其祖父項燕便是被

秦國所殺的楚國名將。秦的統一,楚的破滅,在使項氏家道中落的同時,也在項羽

幼小的心靈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他自小便形成了“取秦而代之”的思想。

正是這種國破家亡的仇恨和自小形成的性格,使他得勢後做出了一次坑殺秦降卒二

十餘萬人於新安的非常舉動。當他統率大軍入關中並殺掉秦降王子嬰後,又怎能不

想掘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