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開了爭

奪區域霸主的拼殺。戰馬的鳴嘶伴著勁風吹起的狂沙煙塵,在箭雨刀光的浪濤中起

伏跌宕,滾滾前湧。

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廣袤土地上,強悍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家

雄主,同樣為爭奪霸權而拼殺搏擊,逐鹿中原。黃色的土地上,到處大軍雲集、鼓

號震天,戈矛並舉、刀劍迸擊,車騎交錯、戰馬嘶鳴。戰爭之頻繁、規模之巨大、

兵車之眾多,遠非西方戰場所能比。交戰雙方投入軍隊的數量隨著戰爭的發展而急

劇增多,幾乎每一場交鋒的人數,都有數十萬之眾;戰爭的方式也由車戰、陣戰的

直接對抗逐漸演變為以步、騎、弩兵為主的野戰和賦予多種變化藝術的包圍戰。著

名的秦趙“長平之役”,兩軍從公元前262 年一直拼殺到公元前260 年,結果是趙

國40 萬大軍降卒被坑殺,秦國軍隊也傷亡過半。無數將士慘死沙場,流淌的熱血

盪滌著中原。

歷史的動盪急需一位鐵血人物站出來,用超人的智慧和強大的武力完成統一。

秦始皇正是順應這歷史潮流的發展挺身而出,“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御宇內”以

叱吒風雲的蓋世雄威,席捲天下蕩平六國,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偉大使命。

公元前237 年,秦始皇親政並以他的機智與果敢粉碎了呂不韋和■■集團,稍

試鋒芒後,便開始實現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這一年,呈現在秦始皇面前的是兩種針鋒相對的戰略主張:一是呂不韋之後繼

任丞相的李斯“先取韓”的戰略,另一種是大思想家韓非“舉趙、亡韓、臣楚魏、

親齊燕”的戰略。李斯的主張體現了先弱後強的作戰方針,而韓非的主張則體現了

先強後弱、遠交近攻的戰略佈署。

李斯與韓非雖系同學,一旦發生關係到自己前途命運的利害衝突時,相親變為

相互殘殺,便無法避免,這是人類天性中的弱點所決定的。既然衝突已經出現,殘

殺也已成必然,李斯聯合重臣姚賈先發制人,在秦始皇面前分析了韓非的戰略方針

無非是“存韓”和“謀弱秦”。因為韓非是韓國的宗室貴族,人雖在秦,其心向韓,

故不讓討伐韓國而攻趙。不如極早殺掉以絕後患。秦始皇為李斯所言而動心,下令

將韓非關進監獄聽候發落。

既然衝突已經開始,就要制敵於死地,否則後患無窮。深知權術之道的李斯不

會放過這個契機,他以毒藥將韓非致死而取得了這場衝突的勝利。

韓非既死,李斯又倍受秦始皇寵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戰爭的形勢和六國

的格局沒有深刻的瞭解,對敵我雙方的力量沒有正確的估計,缺乏戰略頭腦和眼光,

此時的秦始皇可能就要按照李斯的作戰方針行動了。

然而,秦始皇沒有行動。他開始以自己的宏才大略正確估計和判別敵我雙方的

力量,以及韓非與李斯兩種不同方針的得失。

秦始皇清醒地認識到,秦國的軍事力量比任何一個諸侯國的力量都要強大,若

單個較量,秦軍無疑佔絕對優勢。但是,秦國面臨的是關東六國的敵人,若以秦國

兵力對六國總兵力,優勢則歸對方。滅六國不能四面出擊,而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無疑是正確和明智的。要想各個擊破,就必須防止諸侯合縱。六國中,韓國最弱、

趙國最強,如按李斯的戰略方針,“先取韓以恐他國”,就很可能再“恐”出一個

以趙國為首的合縱抗秦的強大勢力。公元前241 年、趙將龐■統帥趙、楚、魏、燕、

韓五國之師合縱伐秦,就是以趙國為首聯合起來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不能再蹈

覆轍。韓非的主張無疑是為先打破諸侯合縱考慮的,是一種新的形勢下戰略目標的

發展與轉移。“舉趙”以擊其頭,使六國群龍無首,同時“親齊燕”以斷其身,合

縱難以形成。

秦始皇以一個戰略家的傑出才智,不顧李斯等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定採用韓

非的戰略方針:遠交近攻,舉趙亡韓。作出了集中主力,打擊趙國的具有重大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