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清醒時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種較原始的思維方式,因而憑衝動行事並進行幻想與幻覺的製作。
認為是受試者在催眠者的誘導下過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受試者對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們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做出了某些動作。但很多學者堅持催眠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態,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最合作的受試者也不會同意在不給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催眠將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的分流。第一個分流是受試者所經歷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分流是受試者難於察覺、被掩蔽的意識活動,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一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車的人對路上狀況作出了一些反應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於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份了。
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
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師負責施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方法。
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法;
操作催眠,即非言語性的催眠法,它是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達到催眠狀態。
覺醒時催眠,即在意識清晰時進行暗示性催眠;
睡眠時催眠,即在睡眠狀態下所進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技術。
淺度催眠,即受術者進入淺層催眠狀態,如呈寧靜、肌肉鬆弛狀態
中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中層催眠狀態,如呈無力、迷茫狀態;
深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深層催眠狀態,如呈僵直或夢行狀態。
人的催眠,即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心理治療催眠術;
動物催眠,即使動物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
麻醉藥物催眠,即應用麻醉藥物,如阿米妥鈉、硫噴妥鈉等麻醉藥物,使人進人催眠狀態;
非麻醉藥物催眠,即用無麻醉作用的藥物作為暗示性刺激,以達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鈣等藥物。
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