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起來。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到達差不多200米的高空了,風大的嚇死人,誰敢陪著他去走鋼鐵軌道?
鋼鐵軌道只有1米寬,旁邊是很矮的鋼鐵護板,差不多30公分高,主要是是為了固定絞車邊緣用的。
鋼鐵軌道中間是鏈條傳動,三指粗的交纏鋼索穿過絞車底部的鐵環固定,避免在特別極端的天氣下,橋上橫風吹翻絞車。
當然,近百年來,從未出現過絞車脫軌的事件,如果是大風,橋樑檢修人員也不會上去。
而且絞車重量幾百公斤,人還不到100公斤,像今天的6級大風,大樹都被吹得搖晃,電線呼呼作響,行人撐傘都很困難,貝爾手裡的火炬都快被吹得熄滅了,誰敢在這麼窄的軌道上行走?
也只有貝爾這種不要命的瘋子了。
貝爾還真的抓住絞車邊緣,一躍而下,踩在鋼鐵軌道上。
“小心!”
大家都驚呼,這太可怕了,只有他腰間的保護鏈條拉扯著,他萬一掉下去了怎麼辦?
BBC的攝像師稍稍探頭,讓鏡頭對準下方。
200米的高空,足足有60層樓那麼高,地面上的一切都變得特別小。
鏡頭裡,只能看到長長的大橋,寬闊的河流,如同玩具車一樣的汽車與河船,再就空無一物。
那種讓人窒息,讓人心跳停止,讓人害怕的高空暈眩,一波接一波地侵襲著攝像師。
嘔……
BBC的這位攝像師受不了了,乾嘔一聲。
他鼓起勇氣跟拍貝爾,好多次同事再三問他能不能撐住,他都說能行。
可一想到自己馬上要和貝爾一起去走這個1米寬的軌道,他的雙腿就發軟。
攝影師通常比主角更累,因為他不僅要跟隨主角的腳步,還要拍好鏡頭,在200米的高空做這種事,BBC攝影師終於被擊潰,他的心臟實在承受不起。
“我來吧。”
跟隨的安保隊長伸出手,接過BBC攝影師手裡的儀器。
安保隊長也是貝爾團隊裡的一員,在世界各地跟著貝爾出生入死,偶爾客串一下攝影師,是一顆大心臟。
當年在山洞裡貝爾團隊被火車亡命追趕,就是這位狠人當機立斷,拉著大家一路狂奔,剛跑出山洞撲倒在軌道旁邊,1秒後火車就跟著出洞,堪稱極限脫險,眾人差點被撞成肉醬。
BBC攝影師一個勁搖頭:“不,你們不能這樣做,導演不會允許你們冒險的,6000萬英國人都看著你,貝爾,你別這樣。”
貝爾格里爾斯絲毫不為所動,他在軌道邊站直身體,伸開雙臂,奧運聖火在他的左手前方熊熊燃燒,再大的風也無法吹熄聖火,再高的橋,再危險的路,都無法熄滅貝爾的熱血。
橋樑工程師都要瘋了。
知道貝爾很瘋狂,也不至於這樣吧?
“指揮部,指揮部,貝爾要求徒步走到維修點,請指示!”
絞車斗裡的幾人無奈,只能叫住貝爾,趕緊請示。
現場指揮中心也快崩潰,全都譁然一片,驚恐叫出聲。
現場傳回來的畫面裡可以看到,貝爾左手拿著奧運火炬,右手想要解開自己腰間的保護扣,鐵架上的那個風大得嚇死人,衣服獵獵作響,頭髮全都是亂的,就這環境,貝爾還敢走上去?
“普通的維修工人都能走,我為什麼不能走?”
貝爾轉過身,衝著鏡頭大聲喊。
但維修工人也要利用旁邊的一條保護鋼索呀。
實在拗不過貝爾,指揮中心只能同意。
橋樑工程師連忙過來幫忙,將貝爾腰間的保護環取下來,固定到他的腳踝上,再牽扯到軌道邊緣的一根保護鋼索上,形成簡易保護扣。
接下來,精彩的鏡頭產生了。
貝爾回頭對著攝像機說:“我想站在這座城市的最高處,看看風景,紐卡斯爾的朝陽如此美麗,讓我恨不得投入它的懷抱。”
貝爾與攝像一起走動,他們拋棄了絞車斗,踩在鏈條軌道邊,抵抗著毫無規律的6級橫風,在200米的高空繼續攀登。
鏡頭下的藍天白雲是那麼美,巨大的鋼鐵輪廓出現在頭頂上,人顯得格外渺小。
但鏡頭要是再往下照射,絕對讓觀眾嚇一跳,尖叫起來,產生巨大的恐懼,以為看似毫無保護的貝爾在玩命!
真的很拼。
楊磊在通話系統裡聽到這些對話,臉色都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