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繼續製作第二批柴窯瓷器,真正可以說是時間就是金錢。
陳逸的條件由文物部門轉達後,各大博物館頓時瘋了,別說全面開放一年,就算開放十年,隨便看都沒問題。
兩件柴窯瓷器,只要放進了他們博物館,那好處非常的多,現在這一個瓷器之冠,已然在華夏包括全世界範圍內,擁有了極大的名氣,而品瓷齋公司,根本沒有公開進行展出,所以,想要近距離看到柴窯的人,數不數勝。
在他們博物館展出,估計全國很多的人都會慕名而來,雖然說有五個博物館,但是奈不住華夏和全世界人口多啊,估計所有人都想要親眼見柴窯一面,這不僅僅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更可以獲得巨大的名氣。
更何況,現在品瓷齋公司從這件事情中脫離了出去,完全讓文物局來決定,這使得各大博物館都是興奮不已,畢竟文老和鄭老,以及陳逸那裡,總歸沒有文物局熟門熟路,所有省級博物館,都力爭要在第一批的四個名單之中,不,應該說是三個名單,故宮博物院,這一個國家最大的博物院,一定會佔據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這些博物館對於秦西省博物館可謂是羨慕嫉妒恨,誰讓他們沒有攤上這麼有能耐的家鄉人呢。
在這段時間之中,陳逸也是知道了,文老所製作柴窯瓷器的過程,與他當時為了過個眼癮而製作出來的不合格品,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每一個過程都不能馬虎大意,否則,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原料,所生產出來的,都會是不合格品。
不僅僅釉料裡面有著特殊的元素,甚至於製作瓷器的胎土,其中都加入了一些東西,現在文老的窯廠中,能夠勝任柴窯的老師傅為數不多。
每一件柴窯瓷器,都是精益求精,而不像是流水線上的量產品,一般來說,幾位老師傅分工合作,從拉胚到上完釉料,這其中的時間最少也需要二到三天的時間,如果是大件的器物,所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一個月除去一些假期,能夠製作出的柴窯瓷器,差不多能達到六十餘件,如果燒製出來,成功率一半以上的話,也就有三十到四十件左右,至於精品率,這就要看運氣了。
柴燒窯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件燒製出來的瓷器,都不相同,哪怕兩個杯子由同一個人制作的,燒出來,也不會相同,所以,精品瓷器,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
一個月能夠製作出的柴窯非常稀少,除去拍賣以及朋友的購買,根本沒有多少剩下的了,這也是為什麼只給博物館十件瓷器的額度。
至於博物館會不會從拍賣或是其他渠道得到柴窯,這就不是他們所能管的事情了。
答應這件事情,也不過是為了給文物局一個面子而已,為了以後的事情方便一些。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陳逸便留在了景德鎮,與文老等人一同學習製作柴窯瓷器。
柴窯瓷器,雖然不需要在上面繪畫紋飾,但是卻需要刻畫,這比繪畫更加的艱難,柴窯瓷器本身的釉色,已然無比美麗,自然不需要其他的釉色來進行裝飾。
以陳逸之前的經驗,再加上空閒時候,不斷使用實體化功能進行製作,其製作柴窯的水平也是日漸熟練,讓文老直呼當初沒有看錯人。
與文老所製作出來的不同,陳逸製作出來的柴窯,在其他方面或許稍稍差一些,但是在靈韻方面,比起文老等人制作出來的,猶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在製作瓷器過程中,使用了靈氣導引術,將一些靈氣透過製作,匯入到瓷器的每一處位置,使得整個柴窯變得靈韻動人。
在製作五彩瓷器時,文老就知道陳逸繪畫出來的瓷器充滿靈氣,而在這柴窯上,這種靈氣卻是更加的吸引人的注意。
本來柴窯就充滿著靈氣,那種純淨的色彩,讓人彷彿看到了美景,而陳逸所製作出來的瓷器,讓這種感覺更加的清晰,更加的讓人驚歎。
這僅僅只是沒有燒製時的模樣,燒成之後,究竟會如何,沒有人一個能預想的到。
文老感慨自己沒有早一點遇到陳逸,否則,絕對會收為弟子,留下為專心製作瓷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月漸漸過去,而文老和一些師傅們在這一個月內,共製作完成了六十五件瓷器,其中如瓶,壺等大件器物,共有二十六件,小件器物如杯,碟,碗等等,共三十九件。
至於這六十五件柴窯瓷器,在燒製出來後,能有多少合格品,能有多少精品,所有人都無法確定。
在柴窯公佈之後,專門生產柴窯的窯廠之中,也是進入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