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嚴重,信貸市場發生流動性緊縮,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劇烈動盪。金融創新帶來的金融資產迅速膨脹是造成美元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以風險的結構化設計和槓桿比例為主要特徵的金融創新,使較少的資產形成巨大的交易量成為可能,從而創造了更多的流動性。以次貸為例,其本身規模並不大,但經過全球證券化交易之後,透過衍生交易和槓桿比例,它就可能產生幾萬億美元的交易量,次貸相關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及流動性的高低會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體系的流動性產生重要影響。次貸危機本身又是全球美元流動性過剩的產物。正是長期的低利率、低風險溢價的流動性環境為次貸市場的發展營造了寬鬆的貨幣條件,並使其憑藉高收益成為資金追逐的物件。由於設計複雜的金融工具在投資者和所投資的終端產品之間製造了太多的分離層面,而這中間的資訊披露沒有足夠多的透明度,很多投資者不知道其最終的投資在哪裡。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同時,美元又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美元不僅是最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而且也是外匯市場的主要交易貨幣,美元計價的資產和負債在全球銀行系統中占主導地位。因而,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必然會波及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目前,美國的國際資本約有9萬億美元,歐洲和日本分別持有4萬億美元和2萬億美元(中國持有近3萬億美元)。從媒體披露的資訊看,歐洲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與美國次貸相關的金融產品的規模非常龐大,甚至大於美國本土金融機構持有的規模。所以,當次貸危機爆發時,雖然危機的發源地在美國,但歐洲卻是主要的受害者。加上近年來全球的利差交易非常活躍,利差交易的存在使得危機的影響迅速擴散到全球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商品市場。隨著次貸危機的發展,投資者開始擔心危機將波及到美國其他經濟領域。一旦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全球經濟增長的步伐極有可能放緩。

BOOK。←紅←橋書←吧←

第6節:第四篇:談國際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1)

第四篇:談國際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

近年發生的全球性通脹,根本原因是作為國際通貨的美元,由於美國政府透支過多而在全球市場發生美元“流動性”過剩。這種美元過剩,導致持有美元各國的購買力增強(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從而導致國際商品物價上漲以及美元貶值(美元名義幣值貶值與實際幣值貶值)同時發生。

實際上,美元過剩早在越戰後期的20世紀70年代即已發生過。

美元成為世界通貨是在1945年的佈雷頓森林國際會議上。這個會議上各國約定,以美國國庫黃金儲備為擔保,美國政府保證在國際貨幣市場上以黃金供給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價。

但是,由於越南戰爭軍費龐大,致使美元發行量過大,導致1970年國際貨幣市場上美元對黃金比值崩潰,美元急劇貶值。由此造成美元貶值引發的國際貨幣危機(當時被稱作“尼克松衝擊”)。

後來,各發達國家與美國達成以國際貨幣政策共同維持美元相對幣值的美元浮動性協議。各主要發達國家以保持本國國際貨幣儲備(主要是美元)為條件,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共同維持美元對各國貨幣的適當比例,避免爆發由於大量拋售美元而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

但近年來,由於美國公共財政赤字和國際收支赤字日益嚴重,美國政府以濫發美元進行內外支付,遂使美元超量發行而大量流向國際市場,造成國際市場上嚴重的美元流動性資金過剩,從而再次導致美元持續下跌的貶值危機。

美國政府對美元貶值的應對對策是:

(1)在世紀初,美國鼓吹炒作“新經濟”,從而將大量國際過剩資金(遊資美元)吸納於美國證券市場,以抑制美元流動性過剩引發的美元貶值和國際通貨膨脹。(格林斯潘奇蹟)

(2)冷戰後,利用前蘇聯體制崩潰後中東呈現的政治真空格局以及美國擁

有的不對稱軍事力量,美國實施中東地緣戰略指導下的石油新政策。

美國根本戰略目標是制服不聽話的兩伊(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從而控制住歐佩克(OPEC)這一國際石油產銷計劃及定價組織。由此,美國試圖達到

以下戰略目標:

(1)由美國石油資本集團掌控世界石油的供給。

(2)利用美國投機基金吸納國際美元遊資,透過石油期貨炒作拉昇石油價格。由於國際石油交易一直是以美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