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眼巴巴地看向李靖,等待他下決定。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處在某些位置的人必然要有決斷並且肯揹負。李靖嘆息一聲,說道:“王縣伯說可同化突厥人,然而我們起初嘗試只能用少數人,若有問題也容易控制。鐵山的十多萬平民數量太多,並且那些死去計程車兵皆是他們親人,這樣對大唐有敵意的人不適合帶回中原。留下他們,他日必成禍害。突厥人繁衍太盛,這是多萬人十年間便可成幾十萬,還是都殺掉吧。”
程咬金說道:“對,還有一些邊緣部落被頡利嫌棄沒有戰鬥力,咱們把那些人帶回去就成。”想殺也沒理由,人家是打雜的,從來不參戰。
李績等人也開始紛紛出言表示贊同,他們如此是為分擔責任,一次坑殺這麼多人有違天和不說,也實在容易被人攻訐。
隨著俘虜們在城外被分批砍殺,從貞觀三年末持續到貞觀四年的唐對突厥大戰終於結束。
義成公主後,楊正道也身亡,又有唐軍成功收復定襄城,自此大唐國土再無隋朝阻礙。而突厥,這個起始於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動亂時期的一方霸主,也隨著東。突厥的滅亡開始走向衰敗。
第181章 各處熱鬧
將軍們帶著大唐主力軍離開已有數月,這些日子李總也經歷了一個複雜的心路歷程。起初挺開心,朝堂上走一半鸚哥,應該能消停些時日。然後,沒等李總樂呵呢,咱侯哥就開始表演了。
適應了侯君集的上躥下跳,李總覺得還不錯,突然少一半噪音也沒想象中的開懷。由於‘總有刁民想害朕’,雖沒有人藉機造飯,但得了被害妄想症的某人夜裡依然睡不踏實,希望門神們趕緊回來。
好在前線各將軍總傳信回來,雖路途原因導致訊息延誤,但總體來說李世民對前方作戰進度還算了若指掌。待他得知百家派新武器的厲害後,也不像起初那麼擔心仗會打輸了。
又是一日早朝,小內侍衝著文武們,主要是侯君集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李世民及一干大臣同看侯君集,見侯哥狂搖頭,大家舒出一口氣準備回家各找各媳婦、各打各娃。
就在此時,八百里加急嗷嗷奔進長安城。喜事兒,咱得喊一喊:“唐軍大勝!唐軍大勝!!我們已擒獲頡利佔領鐵山!!!”
這麼一路喊過來,整個長安城瞬間沸騰了,老百姓們喜得奔走相告。若此時候誰敢怪咱把鞋給跑丟了,俺們能用鞋底子拍人臉!不管你是誰,信不信聖上肯定幫俺們。
如此喜悅在最近並不是第一次,前兩次打勝仗都有人回長安稟報,那時雖喜悅卻還擔憂往後出變故,無論是朝堂文武還是普通百姓,幾月來都是喜悅與憂心並存。不說整個長安,整個大唐道觀、寺廟在半年來香火都特別旺盛,百姓們只能靠這種方法來為遠方的將士幫忙。
現在可不同了,沒聽來人說連頡利可汗也給捉住了嘛,戰爭結束了!家裡有人參戰的開始盼歸,又怕大部隊歸來後得到的不是好訊息,很糾結。家裡無人參戰的完全沉浸在喜悅中,尤其是大唐各地的好事兒分子,那些能攪和的人走了半年,他們無熱鬧可看,早寂寞了!
特殊時期,八百里加急計程車兵可以一路騎進皇宮。剛走到宮門口準備回家的大臣們,突遇古代交通事故。一匹飛馬,風馳電掣迎面而來。這個時候急剎馬(急剎車)已經來不及了,也沒時間給馬上那位選擇該撞誰不撞誰,乾脆一閉眼睛衝過去得了。
能被派出來幹著活的都是機靈人,他也沒只衝,而是邊衝邊喊:“唐軍殲滅東。突厥所有主力軍,唐軍大勝!!!”
大臣們突遭馬禍(車禍),哪有時間反應。被衝擊到的人站不穩,皆向側面倒去。側面人挺不住的再倒,就這麼以戰馬衝過的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躺倒一片。沒招,主要往外走的都是文官,剩下那幾個武館蝦米都跟著侯君集每日活動去了。
大臣們頭暈眼花爬起來,那士兵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個水囊在快馬賓士中從他懷中掉落砸在地上。站起的一個大臣晃悠悠過去一聞,嘿,酒味兒!
先別管賓士馬主酒駕肇事,沒聽馬上的害人精喊的什麼嘛,大勝!趕緊再回大殿去,戰後該咱們上場了。
文官們返回大殿的時候,發現聖上和剩下的幾個武痞已經到了,他們正在聽士兵講著大軍征戰過程。瞧著李世民那張嘿嘿臉,兵痞們拍巴掌叫好的樣子,以及那士兵毫無肇事者該有的態度,差點兒沒把老大爺們鼻子氣歪了。
一齊聽完士兵的講述,連後來的文官也不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