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消失,這也意味著禪修者太早離開了“美麗的呼吸”這個境界。須知,“心”只有先做到長時間輕鬆地覺知“美麗的呼吸”,之後才可能對於更加細微的禪相保持清晰的正念。因此,在持續覺知“美麗的呼吸”這一階段裡,你應安忍且勤勉地調伏“心”——只有當體驗禪相的時機成熟時,禪相才會是明亮、穩定且容易維持的。
放下
禪相之所以顯得模糊,主要原因可能是你尚未感到深度的滿足,還想進一步體驗明亮的禪相或禪那。但是你要切記!禪那是“放下”的狀態,是不可思議的深度滿足。因此,你要先拋開飢餓渴求的心,培養對美麗呼吸的滿足感,這樣禪相與禪那就會自行生起。
換言之,禪相之所以不穩定、模糊,是因為身為造作者的你不肯停止干涉。造作者即是控制者,就是那個在後座指揮駕駛的乘客,他總是不肯安分守己,因此才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禪修是自然而然的安定過程,它需要你完全抽身旁觀——你只有真正放下,禪那才可能出現。“真正”放下,是要造作者完全不干涉整個禪修的過程。
讓造作者徹底放下的好辦法是積極地對禪相表達信念,非常溫和地打斷內心的靜默,並在心中默唸,你對禪相完全有信心,因此身為造作者的你會放棄一切控制,並就此消失。此時,心將在你的注視下駕馭禪修的過程。
在此你無需做任何事,因為禪相極美,根本不勞你費心便能吸引心的注意力。但要小心,你不能發問,例如:“這是什麼?”“這是禪那嗎?”“我下一步該怎麼做?”這些都表明造作者希望再次介入。發問會打斷禪修的過程,你可以等禪修過後再來評估一切。就像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只有等到最後所有的資料都齊備時,才會評估實驗成果。
無需注意禪相的形狀或者邊緣,“它是圓形還是橢圓形?”“邊緣清晰或模糊?”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問題,只會造成更多混亂。讓心隨意而行,它通常會趨向禪相的中心,中心是最美的部分,擁有最亮且最純淨的光。禪相中心的光明將完全四散並籠罩你,你應放下一切,讓心自由自在地遨遊,融入禪悅之中,然後進入禪修之道的第七階段——“禪那”。
虹橋書吧BOOK。
第11節:第一章 禪修的基本方法(9)
第七階段:禪那
要進入禪那之門,你可能會遇到兩個常見的障礙——高興與恐懼。高興時,心會變得激動:“哇,這就是它!”這時禪那就不太可能發生。對治之法是,把所有的“哇!”都留待退出禪那之後,才激動地叫出來。
但你更可能遇見的障礙是恐懼,恐懼來自你對禪那的強大力量以及禪悅的認知,或者緣於你發現有些東西在你完全進入禪那後必須捨棄。造作者在進入禪那之前是靜默的,但一直存在著。
然而,在禪那之中,造作者會完全消失,只有覺知者還在運作。你完全能夠覺知,但無法控制一切,甚至無法生起一個念頭,更不可能做出決定。也就是說,你的意志被凍結了,這對初學者來說會很可怕,因為他完全不曾有過類似無法控制卻又完全清醒的經歷。
這種恐懼感可以透過增強對佛法的信心,以及透過認知並趨入禪悅來加以克服。佛陀常在《鶉喻經》等經書中提及,不應害怕禪那中的禪悅,而應追求、增長並經常修習之。因此,在感到恐懼之前,你應當完全信任禪悅,並抱持對佛陀教法與佛陀弟子的信心。要相信佛陀的教法,並在經歷輕鬆、無形、無我和禪悅的過程中,讓禪那溫暖地擁抱你,那將會是你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經歷。你要勇敢地、全心全意地捨棄控制時間的慾望,並親自去體驗這一切。
禪那的特質
禪那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如果只是持續幾分鐘,那就不該稱為“禪那”。高階禪那通常會持續數小時以上,一旦進入狀態,你便無法選擇退出,只有在心準備好要退出,並在累積的“動力”耗盡時,你才可以退出禪那。每個禪那都是一種相當安定和令人滿意的意識狀態,因此它的特質就是長時間的持續性。
禪那的另一個特質是,只有在清晰地認出禪相後,它才會出現。此外,我們應知道,在任何一種禪那中,禪修者都不可能感受到身體(如肉體疼痛)或聽見外界聲音,或產生任何念頭(連“善”念也不會有)。禪修者只會有一種清晰的感知:一段很特別的禪悅經驗,持久不變,那不是恍惚,而是一種高度覺知的狀態。你可以據此判斷,那些你自以為的禪那究竟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
我會在本書第二部的一至三章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