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著兩件絕大政治而動盪不休。
其一自然是洋務,自同治三年四月恭親王以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身份,率文祥等一干軍機重臣上《籌辦同治夷務折》,明確提出“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的新國策後,大清國上下便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而在洋務事業的光環之外,大清帝國的政局中卻始終有另一件不足以外人道,但卻能讓上自恭親王、下至李鴻章等一干洋務領袖頭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的大政治——園工!!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寇,不但逼得聖駕北狩,還一把火將京西的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及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都燒了個乾乾淨淨(火燒圓明園其實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
不知是不是因為愛新覺羅家乃是來自關外苦寒之地的緣故,反正自聖祖年間起,大清朝的歷代皇帝每逢酷暑便一定要到京郊的三山五園中避暑聽政。所謂“天子家事即國事”——既然如今三山五園都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其實毀壞程度並非如外界傳聞的嚴重,英法聯軍撤走後經清廷派員檢視,很多地方都完好無損,嚴重損毀的地方並不是很多),那重修京郊園林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件重要性幾乎不啻於洋務的絕大國政。
慈禧太后很早便有了修園子的念頭,同治六年曾首次向軍機處諮詢重修圓明園的工程和費用情況,她的這一打算隨即遭到了以恭親王領銜,包括御前大臣和全部軍機大臣的聯名抵制——理由極為簡單,就國庫裡這點家底,修了園工,便辦不了洋務,而如果辦不了洋務,大清就有傾覆之危!
須知僅“三海”工程一項,最少也需銀200萬兩!而大清的國庫,當時窘迫得是根本拿不出來的。
慈禧見到自己的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同時也知道國庫沒錢,是以沒有堅持,這事便不了了之。但事實上,這個念頭在她的心裡,是一天也沒有斷過的。
而今各地洋務已有小成,國庫也稍稍充盈,這一次林義哲促成法國皇帝歸還了4000件圓明園舊珍,又勾起了她修園子的念頭!
“他弄的這批寶物,還回來的時候真是不好。”盛宣懷嘆道。
“這事兒其實也怨不得林義哲,就是他不設法促成法主歸還國寶,這園子,總有一天還是要修的。”李鴻章嘆道,“只不過是時候早晚而已。”
“六爺要是同意修園子,此後洋務便要大受影響,可要是不同意修,只怕六爺的位子……”盛宣懷面有憂色道,“中樞可是少不得六爺的啊!”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
第一百二十三章想辦法拉贊助
“自誅安監事以來,皇太后和六爺便不再是鐵板一塊了。這修園子的事,六爺又和皇太后擰著,嫌隙愈深,時間一久,保不齊哪一天,便會來個山崩海嘯……”李鴻章嘆道,“六爺倘不在位,接替者若昧於大勢,這洋務只怕便好中道夭折了……”
“是啊!曾滌帥如今身子也不好,一旦六爺和曾滌帥都不在了,中樞地方皆失掌握全域性之人,這洋務可就真的辦不下去了……”盛宣懷想象著恭親王和曾國藩都不在的情景,不由得感到不寒而慄。
“這林義哲還是年輕,經驗不足。此次經歷了這樣一番大風雨,想是他能老成些了。”李鴻章道,“倘假以時日,將來未必不是這洋務的中流砥柱。”
“大人既和林義哲有書信往來,莫不如在信中提醒他一番,再遇此類事,他便不會重蹈覆轍了。”盛宣懷建議道,“若等到事到臨頭再行提醒於他,那便晚了。”
“你說的是,我這便修書一封與他,省得他還不知道,六爺這會兒正因為他弄回來的這些個寶貝而傷腦筋呢。”李鴻章說著起身,回到了書房裡,盛宣懷亦步亦趨的跟入,不待李鴻章吩咐,便動手為他鋪紙磨墨起來。
不數日,這封信便送到了林義哲的手中。
“……收到手示,籌劃精詳,時方入都展覲隨扈,將函折轉交經笙(軍機大臣沈桂芬)同年察閱,並代呈恭邸。僉以出洋學習造船、駛船一節,應由執事主持核辨,決不稍有牽掣。至養船及出洋經費不敷,尚冀鄙議裁撤師船,以養輪船,且夕可行,陸續勻撥。經笙謂或由總署奏辦,或由外間疏催,若海防無事,似可從容籌度,亦慮江、廣各當事未能實力遵辦也。”
“商船、兵船間造,以資商局領用,悉如尊指。惟聞機器費煤。俟唐景星、盛杏蓀夏間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