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必在山澤。”歆即召暠於庭,辯詰職事。暠辭對有序,歆甚知之,召署主簿,遂舉孝廉,闢太尉府,舉高第。
注'一'有知人之名也。
順帝末,為侍御史。時所遣八使光祿大夫杜喬﹑周舉等,多所糾奏,而大將軍梁冀及諸宦官互為請救,事皆被寑遏。暠自以職主刺舉,志案奸違,乃復劾諸為八使所舉蜀郡太守劉宣等罪惡章露,宜伏歐刀。又奏請□四府條舉近臣父兄及知親為刺史﹑二千石尤殘穢不勝任者,免遣案罪。帝乃從之。擢暠監太子於承光宮。中常侍高梵從中單駕出迎太子,時太傅杜喬等疑不欲從,惶惑不知所為。暠乃手□當車,曰:“太子國之儲副,人命所繫。今常侍來無詔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辭屈,不敢對,馳命奏之。詔報,太子乃得去。
喬退而嘆息,愧暠臨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稱善者良久。
出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職三年,宣恩遠夷,開曉殊俗,岷山雜落皆懷服漢德。其白狼﹑盤木﹑唐菆﹑潱Зp僰諸國,'一'自前刺史朱輔卒後遂絕;暠至,乃復舉種向化。時永昌太守冶鑄黃金為文蛇,以獻梁冀,暠糾發逮捕,馳傳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銜怒於暠。會巴郡人服直聚黨數百人,自稱“天王”,'二'暠與太守應承討捕,不克,吏人多被傷害。冀因此陷之,傳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聞討捕所傷,本非暠﹑承之意,實由縣吏懼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詳。比盜賊髃起,處處未絕。暠﹑承以首舉大奸,而相隨受罪,臣恐沮傷州縣糾發之意,更共飾匿,莫復盡心。”'三'
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注'一'菆音側留反。
注'二'“直”或作“宜”。
注'三'言各飾偽辭,隱匿真狀也。
後涼州羌動,以暠為涼州刺史,甚得百姓歡心。被徵當遷,吏人詣闕請留之,太后嘆曰:“未聞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許之。暠復留一年,遷漢陽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漢陽界,暠與相揖謝,千里不得乘車。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遷使匈奴中郎將。時遼東烏桓反叛,復轉遼東太守,烏桓望風率服,迎拜於界上。坐事免歸。
後司隸校尉舉暠賢良方正,不應。徵拜議郎,遷南郡太守,入為尚書。會匈奴寇並涼二州,桓帝擢暠為度遼將軍。暠到營所,先宣恩信,誘降諸胡,其有不服,然後加討。羌虜先時有生見獲質於郡縣者,悉遣還之。誠心懷撫,信賞分明,由是羌胡﹑龜茲﹑莎車﹑烏孫等皆來順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一'邊方晏然無警。
注'一'晝舉烽,夜燔燧。解見光武紀。
入為大司農。延熹四年,遷司徒。推達名臣橋玄﹑皇甫規等,為稱職相。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並﹑涼邊人鹹為發哀。匈奴聞暠卒,舉國傷惜。單于每入朝賀,望見墳墓,輒哭泣祭祀。二子:岱,拂。
岱字公祖。好學養志。舉孝廉﹑茂才,闢公府,皆不就。公車特徵,病卒。
初,岱與李固子燮同徵議郎,燮聞岱卒,痛惜甚,乃上書求加禮於岱。曰:“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伏見故處士種岱,淳和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稟命不永,奄然殂殞。
若不盤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一'昔先賢既沒,有加贈之典,'二'周禮盛德,有銘誄之文,'三'而岱生無印綬之榮,卒無官諡之號。雖未建忠效用,而為聖恩所拔,遐邇具瞻,宜有異賞。”朝廷竟不能從。
注'一'易屯卦曰:“盤桓,利居貞。”
注'二'春秋隱公五年,臧僖伯卒,隱公葬之加一等。杜預曰:“加命服之一等。”
注'三'周禮司勳曰:“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又曰“卿大夫之喪,賜諡誄”也。
拂字穎伯。初為司隸從事,拜宛令。時南陽郡吏好因休沐,遊戲市裡,為百姓所患。拂出逢之,必下車公謁,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政有能名,累遷光祿大夫。初平元年,代荀爽為司空。明年,以地震策免,復為太常。
李傕、郭汜之亂,長安城潰,百官多避兵衝。拂揮□而出曰:“為國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賊兵刃向宮,去欲何之!”遂戰而死。子劭。
劭字申甫。少知名。中平末,為諫議大夫。
大將軍何進將誅宦官,召幷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意更狐疑,遣劭宣詔止之。
卓不受,遂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