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留下來忍飢挨餓,充當替死鬼。在眾人的憤憤不平之下,他們不聽號令,竟跟在陝西官軍後面開始撤退。由於飢餓和不信任,陳永福無法控制局面,他的整個隊伍大亂,以至於徹底失控。
早已準備多時的李自成軍看準時機果斷出擊,被背後攻擊的官軍就這樣全線崩潰。當明軍逃至南陽後,方調頭迎戰。在孫傳庭的統籌下,雙方展開大戰。孫傳庭手下總兵白廣恩部幾乎都是車兵,這支軍隊首先招架不住,率先潰敗。這一敗就愈發不可收拾,它造成孫傳庭整支軍隊再次崩潰。
就這樣,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被李自成斬獲四萬餘人,李自成乘勢進取關中。十月初,潼關失陷,孫傳庭生死不明。不久,李自成軍成功包圍了西安。十一曰,西安守將王根子開啟城門投降,秦王朱存樞被活捉,陝西巡撫馮師孔等人自殺身亡。
整個陝西就這樣失守了。
陝西的失守也意味著,大明朝二百多年來傳統的軍事基地變成了農民軍的大後方,李自成的革命大業形式一片大好。
——————————
和周虎臣預料中的一樣,歷史的車輪在瘋狂旋轉。
得到戰報的周虎臣終於開始行動,在他和簡忱的共同建議下,周遇吉著手準備調兵南下。
周遇吉的第一個目標在山西境內,是一個重要的防禦體系——內長城。
內長城是為了抵禦蒙古的進攻,在北方不斷設險置關、修築的防線,形成了外邊與內邊。而內邊者,就是指起山西偏關縣,經神池、寧武、代縣、朔縣、河北蔚縣等地,抵河北延慶縣的內線長城,蜿蜒兩千多里。在這條防線上,創關設堡,駐守軍隊。在河北境內者,沿線設紫荊、倒馬、居庸三關,稱為內三關。在山西境內,設偏頭、寧武、雁門三關,稱為外三關。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衝要,而寧武介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形勢尤為重要。
寧武關素來有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勢的稱謂。
寧武關是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當北方諸民族南下,必經三關。偏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只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寧武關所靠的恢河是季節姓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騎兵就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恢河河谷可容“十騎並進”,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歷史上因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封建主南下掠擄,經常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歷史時期,這裡的戰爭幾乎連年不斷。
在寧武關千百年來的戰爭紀錄中,最後一場大仗應該就是現在,這是山西最後的一道防線。
山西是燕京西側的屏障,李自成想要奪取天下,山西幾乎是必得之地。當然,李自成也可以選擇繞過,暫時放棄山西。可是,李自成既然有奪取天下的雄心,他豈能讓山西在一旁威脅自己。所以,山西一戰無可避免。
大同府現在是一個逐漸在強大起來的軍事團體,在周虎臣的有意而為下,它開始為戰爭有力的運轉。十月末,當第一絲冰凌出現之時,周遇吉招募夫子的軍令下發至整個大同府。
招募夫子的命令下達,周遇吉駭然的發現,這個世界很瘋狂。招募幹粗話的夫子竟也能引起蜂擁而至,招募夫子待遇在周遇吉看來很一般,一個月只是區區的五分銀子,再就是管飽。面對洶湧而至的人潮,幾乎足不出營房的周遇吉才隱隱感覺到,災荒和近段時間瘟疫對百姓帶來了怎樣苦難,一頓飽飯竟讓人如此瘋狂。
崇禎十六十一月初六曰,周遇吉和簡忱率三萬步騎,兩萬名夫子首先出發,他們的首個目標是進入了內長城的三關防線。
而一直在為武器裝備艹勞的周虎臣並沒有急於南下,他在工坊內繼續在實施著自己的鋼鐵長城計劃。
大同府城外的工坊內,現在,工匠們幾乎不分晝夜的在拼命運轉。長短火銃、手榴彈、小火炮、盔甲、馬刀、戰刀、矛頭、盾牌、糧草等武器裝備,還有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在向寧武沿線運送。
十一月二十七曰,早已得到戰報的山西巡撫蔡懋德給周遇吉下達了南下太原的命令。同時,蔡懋德開始分別佈置各道防線,並給京師發去了八百里加急求援文書。
一場不可迴避的大戰近在眼前。
PS:第二卷終。所有鋪墊完成,一場熱血的大戰即將開始。
【另感謝;小炮兵085、三牛AA、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