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上的意思……

滿清司法實行的是“逐級審轉複核制”,一審即終審的情況並不多見,因此即使是欽獄大案的督撫貪贓案件,皇帝也很少直接核准初審擬罪,而是會交諸“三法司會審”乃至“九卿會審”程式逐級複審。

一些大案要案到了複審環節,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清王朝正兒八經的司法機構——就有機會正式露面了。

可這一次,乾隆卻跳過三法司會審的環節,將李侍堯案的複審直接升格為“九卿會審”,也就是三法司要聯合六部尚書、侍郎、右副都御史、通政副使、大理寺少卿等幾乎所有在京的高官們,一共四五十人一起來複審。

司法系統好不容易有機會發揮點作用,卻也不過是個配角。

“皇上這那是在要李侍堯的命啊,這是要保李侍堯啊……”

和珅多精明的一個人啊,立刻就體察到了乾隆的真實用意。

乾隆嘴上說本案事關重大,應該慎重定刑,實際上乃是想在一個更大的範圍裡暗地尋找支援,保住李侍堯。

不過乾隆意想不到的是,李侍堯往日做事太過於高調,人品實在太差,大家都對他深惡痛絕。九卿會審的結果是,建議皇帝將斬監候升級為斬立決。

“哈哈哈,哈哈哈。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也……”

和珅從雲貴返回京城的路上與趙亮終於會面了,他依舊去不了陳州,但趙亮可以先來郾城。

兩人一會面和珅就主動談起了李侍堯案,因為這案子實在太可笑了。雖然現在民間幾乎還沒有風聲傳出來,趙亮一臉的‘懵逼’,狠狠在和珅跟前演了一次捧角。

“這李侍堯貪贓枉法,妄為朝廷重臣,他論罪當死,他死有餘辜。皇上素來英明神武,如何偏偏要繞過這個貪官?”

和珅抿了一口小酒,對於趙亮的話,只是露出了一個不以為然的笑。

“什麼罪不罪的?什麼貪不貪的?皇上說他該死,他沒罪也該死;皇上不想叫他死,他就是犯了死罪,那也死不了。這天下是皇上的,一切都賴皇上乾坤獨斷。”

這就是和珅這陣子琢磨出來的一個道理。

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不是李侍堯的案子今後會怎麼樣了,而是在琢磨,皇帝為什麼明知道李侍堯貪汙受賄,是個大大的貪官,而就是不辦他,甚至還想為他開罪呢?

他心底裡已經有了個答案,那就是皇帝的恩寵青睞。

李侍堯的罪該不該死,他該死。可皇帝就是不想叫他死啊,這是不是就是說,只要有了皇帝的親睞恩寵之後,那就是犯了國法,犯了死罪,也不用怕了呢?

和珅有種‘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感悟。

那李侍堯固然得寵,可他哪有自己得青睞啊?

這傢伙犯了那麼大的罪過,幾乎糜爛了一省,皇帝都捨不得他死,那自己豈不也能一樣?

何況如果此次回京後一切順利,他馬上就要跟皇帝結為親家了,那豈不是更不用怕了?

趙亮知道和珅跟李侍堯的過節,更清楚和珅現在在笑什麼的。他當然不是在笑乾隆了,和珅這是在笑李侍堯呢。

皇帝突然插手進來,其用意並非真就沒一個人看出來的,可大家都在裝聾作啞的裝蒜,可見這李侍堯平日中得罪了多少人了。

“這般結果皇上怕也是沒想到吧。”趙亮又為和珅斟了一杯酒。

和珅臉上笑開了一朵花來,“可不是麼。這老東西平日裡就傲橫逼人,不知道與人為善,這次有的他苦頭吃。”

“皇帝再乾坤獨斷,朝廷大臣們的顏面也不是那麼好抹掉的。”

“就是再想救李侍堯,皇上也必須考慮一下大臣們的感受,所以李侍堯這老東西這次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和珅又想起了兩年前的那遭事,那就止不住的咬牙切齒。

和珅當初挨罰,從一品大員掉成了三品官,但人家依舊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比如掌管崇文門稅關之後,他除了依照規定向來往的商販收稅之外,還開始把徵稅目光投向了另外兩類人群——進京考試的讀書人和進京述職的地方官。

前者沒權沒勢的,只能自認倒黴。後者卻有不少人大為不滿,一位布政使向福隆安訴苦,請福隆安上書彈劾和珅。

奏章呈上去後,沒了下文,因為和珅的行為事前就已經得到乾隆的允許了,乾隆自然不會打自己的臉。

官員們看到位高權重的福隆安都無法撼動和珅分毫,只能自認倒黴,經過崇文門時候乖乖的奉上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