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的月光下,一艘小船悄悄的駛進了巴達維亞港。
撐船的水手一看就是個老漁民,雖然他神色忐忑,渾身上下都在標明四個大字——我有問題,但小船還是平平安安的抵到了巴達維亞碼頭。
巴達維亞碼頭位於巴達維亞的主要河流—芝利翁河河口處,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碼頭。
它原名帆船碼頭,13世紀到16世紀,帆船碼頭一直是巽他王國的主要碼頭,與亞齊碼頭、孟加錫碼頭一起是當時那樣少數幾個與歐洲有來往的碼頭,主要用於胡椒以及香料貿易。
西曆1522年,巽他王國與葡萄牙人簽署政治與經濟協議允許他們在該港口自由進行胡椒貿易,藉此機會,許多葡萄牙人在此定居。1527年,土著勢力打敗了葡萄牙的艦隊,收復了巽達加拉巴,把這裡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後世‘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
但七十年後的荷蘭人徹底鎮壓了當地土著的反抗,並將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帆船碼頭也被更名為“巴達維亞碼頭”,直至19世紀荷蘭人建立新丹戎不魯碼頭前,帆船碼頭一直是巴達維亞最主要的碼頭。
現在趙亮就清楚的看到,一艘四級戰艦和一艘五級戰艦,那明顯的比四級戰艦小,又比旁邊的多艘單桅縱帆軍艦大,自然就是五級戰艦了。
根據被俘荷蘭士兵的供述,巴達維亞大部分的商船已經起航回過了。
除了獅子洲被俘虜的四艘商船外,巴達維亞就還剩下兩艘商船。戰艦更是少的可憐。
除了逃走的一艘四級戰艦和一艘六級戰艦外,巴達維亞還剩下一艘四級艦、一艘五級艦,還有兩艘六級艦。
經過與英國人的幾次搏殺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真的損失很慘重。
之所以正規戰艦就只剩下這麼一丁點,那純粹是因為公司在戰艦這一環節本來就很薄弱。
此前的一系列戰鬥,除了在巴東之戰中損失了一艘五級艦外,巴達維亞艦隊的戰鬥力基本保持完整。因為眼看不是對手的他們直接縮排了巴達維亞港,而英國人顯然也沒有準備真正的佔領巴達維亞,所以他們只是封鎖之。
巴達維亞艦隊本身還是保持完好的。
這樣一來荷蘭人的商船力量雖然可以忽略不計,但趙亮算了算他們的戰艦,心裡頭還是生出了一股‘瘦死駱駝比馬大’的感嘆。
兩艘四級艦,一艘五級艦,三艘六級艦。
如此實力真要是全壓過來,已經很夠他手下的紅單船隊們喝一壺的了。
所以搞一搞盤外招就很是必須的了。
在思量了派人潛入錨地搞破壞和自己單獨去搞破壞兩種策略之後,趙亮果斷選擇了後者。
帶著兩艘紅單船先行一步,大部隊隨後再出發,同時還帶來了一個有著華人血統的漁民。
這是獅子洲趙家港大搞建設期間主動投靠過來的人。
雖然荷蘭人在南洋施行甲必丹政策,給予一些華人自辦民事、刑事案件的司法權,在經濟上,也給予承辦賦稅或經營官有鹽田等等特權,從而造成了一種假象,似乎富裕華人才是“剝削者”和“統價者”。而荷蘭人卻是土著們的“保護者”。從中挑撥離間,致使當地土著對華人產生了強烈的敵視心理。
但還是有不少土著親近華人的。
雙方結親的事情也不在少數,雖然那都是下層階級。
這漁民就是一個混血兒,且還是一個會說粵語的混血兒,所以他很順利的融入了趙家港。
在趙家港的職務也是捕魚隊中的一個領航員,因為他是老漁民了,知道哪裡魚多。
“按之前的吩咐行事。”
趙亮吩咐了一聲人就悄悄的滑入水中了。他根本就沒指望老漁民能幫到自己什麼忙。
老老實實的在戰艦錨地外的漁船堆裡待著就是。
什麼時候他把事情辦妥了,自然會釋放訊號的。
海水並不刺骨冰涼。這裡可是熱帶,哪怕中原雪後三尺,這裡也照樣是單衣單褂。
趙亮的水性很好的。
體力體格又都暴強,那滑動起來,簡直比菲爾普斯都要飛魚。
如果不是怕動作大了會被人發現,趙亮只需要拿出個衝浪板,人趴在上面,雙臂滑動起來真有可能在屁股後頭拉出一條白痕。
一口氣不知道潛出了多遠,悄悄浮上來喘口氣,更多是觀察錨地。不然他只需要進入空間裡,一樣能喘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