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捷徑。
但是,儘管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畢竟處於高緯度的寒帶海域,四周都是遠離文明世界的凍土荒野。島上不僅土地貧瘠,而且火山地震頻繁,所以,這片被冰與火所困擾的阿留申群島,人口一直不多,即使是群島的首府荷蘭港,也不過只有三千多居民,而大多數的島嶼乾脆根本就無人居住。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曾經短暫地入侵阿留申群島,佔據了荒無人煙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但很快就因為維持不了如此漫長的補給線,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美軍於是在1943年夏季發動反攻,在戰列艦炮火的掩護下奪回了阿圖島,基斯卡島上的日軍則倉皇逃竄,阿留申群島的戰時就此告終。
這次發生在遙遠寒帶海域的小小戰鬥,在當時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關注。而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這片海域也一直保持著遠離戰火的平靜。整場太平洋戰爭的恢宏畫卷,彷彿都在南太平洋的珊瑚礁之間徐徐展開,在那片陽光燦爛的熱帶海洋燃燒著血與火。而位於太平洋最北端的阿留申群島,卻成了被世人遺忘的角落。
但事實上,在這片被遺忘的寒冷島嶼,美軍這兩年一直都在大興土木,不惜丟下了堪稱金山銀海的鉅額資本,在各座海島上修建了大型機場和秘密油庫、彈藥庫和物資補給倉庫,形成了一個規模驚人的後勤基地。
現在,就是這片群島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當日本海軍偵察到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從夏威夷大舉出海,下落不明的訊息,並且手忙腳亂地到處收縮兵力,預備迎接下一場南太平洋大決戰的時候,這支艦隊卻悄然來到了位於太平洋最北端的阿留申群島。
——美利堅合眾國的下一場大反攻,即將從這裡向日本帝國射出復仇之箭!
此時此刻,在這片終年雲霧縈繞的陰冷海域,密密麻麻的各類軍艦,好像鋪天蓋地的蝗蟲群一般,佈滿了阿留申群島首府荷蘭港外的洋麵,一眼望不到邊。一根根桅杆宛如海上的森林,鮮豔的星條旗在潮溼的海風中獵獵招展——六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三艘獨立級輕型航母、二十艘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兩條阿拉斯加級戰列巡洋艦、三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四艘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十二艘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以及一百多艘各型驅逐艦……當如此龐大的艦隊駛過海面的時候,太平洋的海水恐怕都要被攪得沸騰了起來吧!
而在這片規模龐大的“戰艦海”中,最為顯眼的物件,莫過於在十個月之前剛剛下水,堪稱空前絕後的十萬噸超巨型戰列艦,“夏威夷”級戰列艦的首艦“夏威夷”號!
——受到日本大和級戰列艦驚人表現的刺激,美國人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幾乎是拿出了玩命的架勢在狂造著大艦巨炮:想想看,一直以來被自己極度輕視的,應該是愚蠢又笨拙的日本猴子,居然造出了這麼一款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超級戰列艦,整個太平洋艦隊居然被它打的落花流水,這身為地球最強工業國的臉面究竟該往哪兒放啊?一定要造出比它更大更好的戰列艦,來給前線將士們提士氣!
雖然某些海軍專業人士,依據珍珠港遇襲和塔蘭託空襲等戰例,到處宣揚空中制勝論,說什麼大艦巨炮乃是時代的眼淚,只有航母才是制霸大海的未來關鍵。但是那些不懂專業知識的議員和民眾,依然按照傳統經驗在直覺上認為,只有噸位夠大,口徑夠粗,裝甲夠厚的戰列艦,才是海戰之中的無敵贏家!
而且,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在南太平洋的可怕表現,也甩了“戰列艦無用論”的支持者一個又一個耳光。
再說,造了戰列艦,又不是說就不造航母了,既然覺得航母重要,那就一塊兒玩大建啊!
於是,整個美利堅合眾國都瘋狂玩起了大建活動,五萬噸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打不過大和號,就上七萬噸的蒙大拿級,等到發現七萬噸的蒙大拿級也打不過,就有了這一款“夏威夷”級的“超大和”戰列艦橫空出世:十萬零五千噸的標準排水量,三十節的最高時速,二十英寸口徑的主炮,發射六千磅以上的超重彈……
由於“夏威夷”級戰列艦的噸位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巴拿馬運河的最大透過允許量,無法透過巴拿馬運河。所以竟然是在下水後繞道南美洲德雷克海峽,一路萬里迢迢地趕到太平洋戰場,然後在夏威夷的珍珠港錨地稍事休整,就繼續北上集結,預備投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對日大反攻之中。
不過,雖然這艘十萬噸的新銳超級戰列艦,在一干飄揚著星條旗的鋼鐵戰艦之中鶴立雞群,但在如今這場規模空前的大反攻之中,卻並沒有擔任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