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過去之後,眾人就發現自己其實正身處於一出荒誕派戲劇的舞臺上,客串著一個個可憐而又歇斯底里的蹩腳演員。
——登陸上岸伊始,穿越者和他們救起的波蘭人就遭到了土著的圍攻。幸好,石器時代的澳洲土著論戰鬥力基本就是渣,被那些人高馬大的波蘭佬拿著棒球棍,鋼筋,菜刀,長柄鐵鍋……等等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和僅有的一杆火繩槍一通狠揍,就把這些玩石器的土著揍得屁滾尿流,還因此獲得了兩百多個奴隸——不管怎麼說,波蘭大鼻子能夠跟俄國毛子這樣兇暴的戰鬥民族相愛相殺幾百年,顯然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再接下來,就是轟轟烈烈的大建設運動——首先是伐木,修路,以及透過木筏轉運,從船上搬運物資。從貨艙裡的集裝箱裡,穿越者們發現了足足七千噸的各種金屬工具和製成品,還有摩托艇、剷車和機床。甚至還有一套相當尖端的微藻轉化生物柴油的裝置:該裝置的研究小組剛好就在乘客之中!也就是說,只要生物柴油轉化裝置安裝成功的話,穿越者們很快就不用“中遠星”號的燃油問題發愁了。
而穿越者的登陸地點——後世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德比港,面對著金灣,大致上位於熱帶雨林跟熱帶草原之間的過渡帶,當地的樹木雖然比較稀疏,但對於區區幾百號人來說,還是足夠用的了。
然後,各種草草加工的木料,被穿越者們依靠人力搬運到預定為營地的海邊坡地上,也不需要打地基,只需要打下幾根樁子就開始釘木板造木屋——澳洲這地方的氣候很單調,一年就兩個季節,一個旱季一個雨季,也沒什麼颱風之類的。這些建造好的木屋別說用來當臨時住所了,就是長期居住也沒問題。
再接下來是用木材和土石修築棧橋:全部幾百名勞動力一起上陣,排成幾列長龍,手捧著籃子和筐子,裡面裝著泥土碎石,像是傳送帶一樣將泥土傾瀉到海中,使得一條粗糙的棧橋慢慢從岸邊的淺灘延伸出來。古代中國建築長城時,就是靠這樣的“人力傳送帶”將磚石運送到崇山峻嶺之上。
再往後,穿越者們又搭建出了磚窯,燒出了紅磚、瓦片和陶器,在木屋之外又搭起了幾座紅磚小屋。此外還神奇地發現了品質極高的露天煤礦、鐵礦、銅礦和銀礦,簡直就像科幻小說《神秘島》裡的情景一樣……接著更是製造出了水泥,甚至連小型的水泥船都弄出來了十幾條!
幾個月之後,一座小村鎮已經初步成型,在討論聚居地名稱的全體大會上,穿越者先是否決了安德魯男爵等一干波蘭佬提出的“新華沙”、“新克拉科夫”、“新維也納”等提案,自己內部又為“新上海”、“新天津”、“新河南”等名稱吵得不亦樂乎,最終只好取了一個完全沒有國家和地域色彩的名字:“中南市”。
但問題是,雖然“中南市”房屋和碼頭的建設都在逐漸步入正軌,可糧食危機卻一直沒有解決,每天供給的米、面等主食越來越少,最後不得不限量供應,使得所有人都感到了生存的危機感。
——雖然澳洲的土地上到處都是袋鼠,而且傻乎乎的很容易射殺和捕捉,自從登陸澳洲以來,穿越者們幾乎每天都在篝火上燒烤剝了皮的大袋鼠。但問題是,那口感……哎,一股濃濃的尿素味兒,如果不是飢餓的驅使,相信不會有人對袋鼠肉感興趣,其特殊的氣味足以趕走一切饕餮者。以至於後世,澳洲人除了少數土著之外,很少有願意吃袋鼠的。出口的袋鼠肉幾乎全部都賣給了日本人。估計地球上也只有這個奇怪的民族,才會對傳聞中能“有效提高生殖能力”的袋鼠肉情有獨鍾!
以現代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來說,袋鼠肉這臭烘烘的玩意兒,絕對需要香料鹹醬和辣椒之類進行重口味的烹製才能勉強入口。不然光是聞著味道也會敬而遠之——偏偏隨著時間的流逝,船上的調味品數量也在迅速減少,很快都不得不限量使用,只有食鹽因為穿越者造了鹽場,所以暫時還算充足。
於是眾人只能勉強吃著臭烘烘的清燉袋鼠肉,隔三差五弄些海龜、海鳥、貝類和魚來換換胃口……穿越眾的農業組雖然開墾出來了一些田地,但卻根本沒有合適的谷種——船上只有一對老夫婦身邊帶著些蔬菜種子,準備回家之後種在花盆裡,如今全部貢獻出來,再加上採集的一些野果和野菜,勉強可以保障大家不會得壞血病。但水稻和小麥的種子卻是誰都沒有:那幫波蘭人起錨出航的時候,倒是隨身帶了一些種子,準備在新發現的陸地上墾荒用,可惜眼下全都隨著那艘帆船沉到海底了。
除此之外,電力和水利工程建設的不順也讓人撓頭——哪怕“中南市”處於沿海地區,但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