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以劃出一個狹小的中立區的辦法使中國撤出駐越軍隊,承認法國對整個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向法國開放雲南的蠻耗為商埠,為法國開啟雲南門戶。
方案為清政府拒絕,談判毫無結果。這時,鑑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係和法國侵越給大清造成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
但掌握清政府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卻因為海軍實力不足而一意主和。清朝最高決策機構舉棋不定,在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訓令清軍不得主動向法軍出擊。
在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圖透過談判或第三國的調停達成妥協。這種自相矛盾的舉措,大大便利了法國的侵略部署。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十二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大輕軍隊防地發動攻擊。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
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隨著中法局勢的吃緊,大清朝開始寄希望於已經建造完工的兩艘鋼面鐵甲。
1883年早些時候,大清朝定遠、鎮遠兩艦先後下水試航。
定遠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