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蒙他首肯,介紹給地位極高的《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 》發表。第二篇文章,寫成後我拿給了適之先生看,第二天他就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生經 》一證,確鑿之至!”可見他是連夜看完的。他承認了我的結論,對我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這一次,我來到臺灣,前幾天,在大會上聽到主席李亦園院士的講話,中間他講到,適之先生晚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在下午飲茶的時候,他經常同年輕的研究人員坐在一起聊天。有一次,他說,做學問應該像北京大學的季羨林那樣。我乍聽之下,百感交集。適之先生這樣說一定同上面兩篇文章有關,也可能同我們分手後十幾年中我寫的一些文章有關。這說明,適之先生一直到晚年還關注著我的學術研究。知己之感,油然而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可能有其他任何的感想嗎?
在政治方面,眾所周知,適之先生是不贊成共產主義的。但是,我們不應忘記,他同樣也反對三民主義。我認為,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就是美國政治,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就是美國。這同他的個人經歷和哲學信念有關。他們實驗主義者不主張什麼“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