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來控制戰局的發展,是獲得勝利的關鍵。
二是制海權仍然是海戰中的關鍵。隨著航空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支援“制空權決勝論”,認為獲得制空權就等於獲得了勝利。事實上,在航母成為主戰艦艇後,在海戰戰場上,制海權與制空權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制空權是壓制敵人的關鍵,但在主動進攻的時候,絕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制海權,就不會有制空權。唐軍能夠突襲美軍控制的島嶼,一舉摧毀島上的機場,事實上就是唐軍將制海權轉化為制空權的典型戰例。可以說,制海權仍然是關鍵的,而且是極為關鍵的。
實際上,這場規模不算大的戰鬥還證明了一個戰術要點,而且這也是在這三年來,每一次海戰都證明了的戰術要點,那就是偷襲與突然襲擊的重要性。
偷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戰略與戰役層面上的突然襲擊,而突然襲擊則著重強調了戰術上的意義。從日本偷襲那霸,點燃戰火開始,突然襲擊就成為了海戰的住旋律,當然,這也分成了幾個層面。比如,“菲律賓海戰”就是戰役層面上偷襲的典型戰例,而在接下來的“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中,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以及美國第16特混艦隊發動的突然襲擊都是戰術層面上的突然襲擊。這其實也是在航空兵大規模使用之後,戰術上發生的必然變化。
在炮戰時代,交戰雙方都在目視範圍之內作戰,雙方地戰鬥可以說是短兵相見,如同士兵用匕首與刺刀進行格鬥一樣。可在航母為主的海戰中,雙方的指揮官幾乎看不到對方,直接用轟炸機對遠在上百海里,甚至數百海里外的敵人發動攻擊。在發動攻擊之前。幾乎都不知道對方的確切位置。因此,戰鬥幾乎都是以突然爆發的方式打響的,首先發動攻擊的一方几乎都是採用突然襲擊地方式來拉開戰幕。
對陸打擊也不例外,以往岸防部隊要面對的是敵人的炮艦,至少可以看到敵人的戰艦,然後還有時間做好戰鬥準備。現在,岸防部隊要面對的則是敵人的轟炸機。當轟炸機到來的時候,炸彈也就投了下來,留給防禦部隊的準備時間非常少,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時間準備。戰鬥都是突然開始。然後再迅速結束的。用炮艦轟擊島嶼。需要至少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來摧毀目標,而用轟炸機。也許就幾分鐘,幾十分鐘而已。
認識到了主動權與制海權地是海軍地高層將領,而能夠掌握突然襲擊的都是海軍中優秀的艦隊指揮官。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例外,如同談仁皓,哈爾西,斯普魯恩斯這類優秀地航母艦隊指揮官,都能夠抓住任何一次突然襲擊的機會。實際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航母作戰的戰術開始豐富了起來,而且航母戰術的重點露出了水面。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從之前的戰例中吸取到經驗與教訓,這為培養更多的航空作戰指揮官奠定了理論上的基礎。
談仁皓本人是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為唐帝國完善航母戰術理論是談仁皓,但是將這些理論寫成了教材,並且傳授給了其他海軍軍官的則不是談仁皓。自從離開了海軍軍官學院之後,談仁皓就再也沒有做過理論方面地研究。從本質上講,他是一位更注重實踐的指揮官,透過實踐來積累經驗,豐富自己的戰術思想。其實。這也正是談仁皓所欠缺的部分,作為年輕將領,他缺乏戰爭經驗,也就更為注重戰爭經驗,而不是純粹的理論。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一個秘訣吧。
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在奪取了馬紹爾群島的制空權與制海權之後,就按照任務要求,繼續轟炸這兩座島嶼,為陸戰隊開啟登陸的大門。十八日,由陸戰隊少將韓紹鋒指揮的陸戰師成功在誇賈林環礁登陸。
誇賈林環礁是由九十三座島礁組成地一座大型環礁,陸地面積達到了16平方公里,是整個馬紹爾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這是美軍在馬紹爾群島的防禦核心,部署了5000多地面兵力,另外還有完善的機場設施,軍營,倉庫,炮兵陣地等。可隨著威克島陷落,美軍要守住馬紹爾群島的難度陡增,美軍來沒有來得及向這邊增派防禦兵力,進攻馬紹爾群島的戰役就打響了。
韓紹鋒以前是顏國忠上將手下的一個團長,戰爭爆發之後,在進攻琉球島的作戰行動中表現突出,獲得了兩枚勳章。後來,在硫黃島戰役中,韓紹鋒第一個率軍殺上海灘,隨後就被提拔為了准將師長,回去組建了一支新的陸戰師,也同時離開了顏國忠的指揮,結果沒有能夠參加登陸小笠原群島,八丈島的戰鬥,也錯過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前期戰鬥,直到陸戰隊登陸塞班島的時候,他率領的陸戰師才趕了過來。而在後來進攻提尼安島與關島的作戰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