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撤走,鄴城只剩下第二軍團,不到四萬人馬,這麼一來,袁紹就肯定要趁此機會,攻取鄴城。

畢竟,鄴城是河北最大的城市,地位相當於中原的洛陽和許昌,眼見曹軍將鄴城從自己手裡奪走,袁紹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於此,吳凡就必須爭分奪秒加緊擴軍,並調集第二軍團所有城市可以調動的部隊,集結到鄴城,與袁紹軍作最後的決戰。

至於面對袁紹大軍來襲,死守鄴城耗其兵糧的方案,吳凡不是沒想過,不過直接就將這個方案否決了。原因是平原擁有攻城武器製造所,這一次決戰是袁紹軍最後的希望,必定傾盡財力為部隊儘可能多地配備攻城武器,如此,死守鄴城就是極不明智的選擇,不但守不住鄴城,還會令己軍傷亡慘重。

長話短說,吳凡在曹操率領第一軍團急匆匆奔赴徐州之後,立即派出傳令兵分別前往第二軍團轄下的晉陽、上黨、洛陽三城,命令三城太守各派出一部分部隊火速趕來鄴城。

除此之外,吳凡對河內又特別有一道命令:命留守大將曹仁,與荀彧、皇甫嵩、朱儁四人,率領馬步軍三萬五千,佯做支援徐州戰場,經中原官道一路急行,抵達下邳後,直接北上攻打北海。

河內與北海之間的距離,步軍行進需要二十天

地理情況,北海與徐州毗鄰,屬於前線都市,此前駐有重兵。不過,由於徐州目前正遭受孫堅軍進攻,無暇顧及北海,袁紹因此得以放心地將北海守軍調至平原,參與鄴城決戰。

這樣一來,北海空虛是肯定的,吳凡豈有不取之理?除河內之外,鄴城正在加緊戰備,派不出人手和兵馬;洛陽沒有得力的人選;晉陽新破,又需要防備薊,能派一萬人趕來鄴城就已經是極限,根本無力去取北海;上黨由於是後方都市,吳凡只派楊彪和陳震兩人駐守,軍隊也不多,自然不能派他們二人去取北海。

這樣一番比較下來,只有河內有取北海的能力。

河內自吳凡取下鄴城後,目前被上黨、鄴、洛陽三城環抱,和上黨一樣都是後方都市。吳凡命曹仁四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