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必不會好受,便自作主張請來了白雨澤。
白雨澤輕聲對娉婷道:“我們出去,讓大哥好好休息吧。”見娉婷搖頭,白雨澤又道:“瞧你哭得像小花貓一樣,一會兒大哥醒來,看到你這樣子也會擔心的。”娉婷這才肯跟白雨澤下樓去。
出了恆靜園,兩人走到竹園的小亭裡。
亭子被竹子包繞著,裡面有扇竹製屏風,鏤空雕刻著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抬頭的匾額上有子軒題寫的“識君亭”三字。
坐在亭裡,白雨澤拿出手絹遞上,娉婷沒有去接,只是側頭看著那不曾見過的屏風。
亭後的竹子透過鏤空的筆畫滲進點點綠意,清新雋雅,古意盎然。
自那日芙蓉榭一別,她就沒再與白雨澤單獨見面。
感情就像是水晶,質地越是純淨,雜質就越難被忽略。
心裡明明還有那麼一點期待,卻已不敢再往前走一步,生怕看到再多的雜質,反不如就像當初那樣,隔著朦朧的煙雨,遠遠看著。
娉婷不說話,白雨澤也不打擾。
兩個人就在小亭裡漢白玉桌凳上對面坐著,風從亭外的竹子間穿過,吹到兩人身上時,已帶了溼潤的清香。
到底,還是娉婷先開了口。
“表哥”話到嘴邊,卻不知道該說什麼,最後,只問了一句,“為什麼啊?”也不知道是問他,還是問自己。
白雨澤也不怪她這話問得沒頭沒尾。冷香叫他來時,對他說了恆靜園發生的事。他知道娉婷對子
軒的牽念,自然想得到那情境下娉婷心裡的起伏,於是,道:“怕是你的心亂了。”
心亂。
娉婷倏然想起那個午後,在和此時一樣溫和的陽光裡,那個明淨如清泉的人帶著清澈的笑意認真地對她說,她的心亂了。
想到那時場景,娉婷便脫口而出:“你怎麼知道我的心亂呢?”
沒有想到娉婷會有這麼一問,白雨澤一怔,“我我猜的。”
娉婷轉頭來看向白雨澤。
這才是他最真實的樣子,就算不知怎麼回答也不會編什麼來哄她。
可是,這卻不是她此時想聽到的那句話。
“謝謝你,表哥。”
說罷,站起身來,和那日在芙蓉榭中一樣,帶著滿心沉重轉身離開。
走出竹園,佛堂就在眼前了。
因為心亂,所以求助。
娉婷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來到了寂清的面前。
還是那個禪意滿滿的經堂,他還是手持經卷,靜靜地坐在經案前,虔誠地參悟著佛的世界。
娉婷和那日一樣,抱膝坐在他對面的蒲團上。
也不知寂清何時注意到娉婷進來,但他只是等娉婷坐下了,才不緊不慢地放下經卷,向娉婷頷首施禮:“阿彌陀佛。”
被寂清澄澈的目光看著,娉婷所有的難過像是決堤的洪水,剎那間全都湧了上來。
看娉婷雙手抱膝,輕咬著嘴唇,眼淚簌簌地落下來,寂清一時間也愣住了。待穩定了心神,寂清用佛陀普度眾生一般慈悲而平靜的聲音道:“阿彌陀佛,女施主,可是心又亂了?”
娉婷抬起頭,水汪汪的眼睛看著寂清,“你還能幫我嗎?”
寂清帶著一點不染凡塵的微笑,輕輕搖頭:“貧僧從未幫過施主,一切都是施主自己開悟的。每個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唯有努力自救,沒有誰能幫得了你。”
寂清的話娉婷聽得半懂,仍然掉著眼淚,搖頭,“我不苦,苦的是大哥,可誰也幫不了他我以為我能幫他,可是我還是做不到”
想起那個溫潤如玉,卻又堅忍如石的男子,寂清露出一絲旁人不易察覺的擔憂之色。
寂清來沈家的第二年,竹園重修小亭,白英華向寂清求字,寂清便臨下了這《蘭亭集序》。子軒是沈家最懂筆墨的人,而這在王羲之的筋骨中帶上佛家禪意的字跡,讓素來眼光挑剔的子軒對這個年輕僧人格外垂青。與寂清的相識,就從這《蘭亭集序》開始,所以子軒給竹園小亭起了“識君”這個名字。
自結識子軒,寂清便看得出他是有心結的人。
憑著對子軒的瞭解,寂清也能理解娉婷這不成句的話裡的意思。
“由於喜愛,便會怕失去,於是痛苦便產生了。施主,”寂清看著淚水決堤的娉婷,“淨心是遠離痛苦最好的方式。自己的心靜了,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
娉婷仍是搖著頭,“我什麼都想不通,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