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的人家,在昨晚。都燃放了大量的爆竹。

就像大青山村中的某個老翁對自己的小孫子描述的一樣,縣城裡的鞭炮聲,噼裡啪啦,整整鬧騰了半個時辰。

可能是聲音的傳播距離,比光影的傳播距離近的原因,反正大青山村這邊是聽不到縣城的爆竹聲的,可是縣城卻能看到大青山村這邊的煙花。

所以在大青山村裡的人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縣城的某些人,已經決定明年過年要大肆的燃放煙花,燃放的時間直接跟放鞭炮的時間持平。

這件事情持續的進行了幾年之後,就逐漸的變成了洺縣的新習俗,甚至有住在裡縣城比較遠地方的人,因自身的生活實在乏味,會在過年那天的晚上,特意趕到縣城看煙花,然後再連夜回家去。

即使之後幾年時局出現不穩,也不能映象人們追求歡樂的好心情。

由於人群的聚集,當然會有人看到其中的商機。向這些到縣城來看熱鬧的人,賣一些便宜方便的小吃,炸年糕因為油貴是其中最貴,但是最受歡迎的小吃。此外還有豆腐腦,芝麻糖,發糕,棗糕,甜酒釀,炒栗子,炒瓜子,滷花生,柿餅,橘子,………形式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

在很多年後,當琉夏和穆濱城年老的時候,又再一次走在洺縣的街上,從街頭吃到街尾。就算穆濱城自負食量巨大,也沒能將每一家的東西都吃遍,就感覺自己的肚子被塞滿了。

除了食物,各種花費不多小玩意同樣是層出不窮,也就不必一一細數了。總結起來,大多都是討婦人和幼童喜愛的東西。

於是在一種自發的過程中,洺縣大年三十晚上形成了集會。

後來每年過年的時候,周邊各府縣中,許多閒來無事的人,或是自負風流的人物,就會乘著舟船或是車馬,或是三五好友,或是攜帶眷屬,特意來參加洺縣的盛會。

這個集會變成一種習俗,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直到數百年後,即使是朝代更替,這個位於洺縣過年時的集會,都一直繁盛不息。

第87章 八十七章

今天是大年初一; 按照洺縣當地的習俗; 要初二才開始走親戚; 初一的時候需要祭祖。

早上穿戴整齊之後; 家中的男主人帶著男孩子,就到墳頭去給祖先燒紙; 向祖先報告上一年的生活; 乞求祖先的保佑。

由於大青山村的人都是外鄉來的逃難者,情況比較特殊; 所以許多人家裡還沒有安葬在這個村子裡的人。

當初的第一代逃難者,如今有一多半還在人世,畢竟當初能成功在年年戰亂中存活下來的人,基本都是身強體壯的年輕人。

所以對於大青山村的人們來說; 初一這天的祭祖就跟別的村落不同,不用到山上的墳地去燒紙,只需在家裡設一個簡易的道場,貢上祭品,燒完紙,這一天的開端的重要時期,就算是完成。

等紙錢的火焰熄滅,就將貢品拿走; 蒸熱之後; 作為一家人的早餐,由於貢品的豐盛,所以大年初一第一天的早餐; 也是異乎尋常的豐盛。

對於這樣豐盛的食物,大戶人家是不吃的,因為他們覺得被祖先的陰靈享用過的食物,會被吸走食物中的精氣,這樣的食物吃到肚子裡,就跟吃紙一樣,沒有絲毫的營養。

從前琉夏每年就會吃到這種貢品,就她本人的感受來說,這些食物營養豐富,如果吃的太多的話還會發胖。

至於人們為什麼會這樣想的原因,就琉夏自行猜測,大概是因為食物在從新蒸的過程中,由於大量的的水汽,味道會變得比先前寡淡。由於味道的變化,所以有些人才會認為那是被陰靈吸走了飯食中的元氣。

當然那樣的講究,是富有階層的講究,對於大青山村的農民來是,他們是實際的,覺得東西還是吃進自己肚子裡從保險。

這天上午,燕如吃過豐盛的早飯之後,就穿著琉夏送給她的小花棉襖,準備去給琉夏拜年。

初一雖然不走親戚,不過師父的地位,畢竟跟普通的親戚不同。距離又這麼近,理所當然,燕如在吃過早飯之後,就被張大娘趕去給琉夏和穆濱城拜年。

“你這麼快就回去啦。”燕如在去往穆濱城他們家的小橋邊上,跟葛斌遇見,就詢問道。

今天葛斌也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棉襖跟燕如身上穿的棉襖質地相當。顯然兩件衣服,都是出自琉夏的手筆,只是出於男女和身高的差距,才做出樣式上的差別。

葛斌早早就看到了燕如,所以幾乎是同時開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