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節,劉敬莫名其妙地打劉樂的主意,這讓張敖很惱火,最終被迫上書,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那一次如果算是配角的話,這一次應該算是個主角。我之所以說是“應該”,是因為他是整件事情的焦點,而事情的經過並沒有他多少戲份。
事情的經過還要從白登之圍後說起。
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圍結束後,劉邦離開平城,經代郡、東垣,取道趙國,南歸洛陽。洛陽是漢朝的東都,當時城市規模要在西安之上,直到蕭何在西安大搞特搞一番後,才奪去了洛陽的光采。
劉邦到趙國後,作為女婿的張敖準備好好拍一下老丈人的馬屁,親自伺候一下“劉叔叔”,因此張敖很有創意的表演了一把。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他這次表演是失敗的。
表演開始了。
劉邦到趙國後,張敖脫掉王服,戴上罩袖,把自己打扮個酒館跑堂的造型,親自伺候老丈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態度很謙卑,頗有子婿的禮節。
想想就覺得這是一幅無比融洽的生活畫面,女婿就這麼孝順,老丈人自然會樂得開花。
劉邦就表現出了他異於常人的高興方式,他席地而坐,伸開兩腿,擺出一個簸箕一樣的造型。
當時,人們吃飯時的確需要席地而坐,但是有規定造型,具體坐姿我在“鴻門宴”那一節介紹過,在此就不再進行復述,大家只要知道劉邦這個坐姿是個很不禮貌的行為就行了。
劉邦如果僅僅這樣坐著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他見黥布也是這副德行。最主要的是他那張嘴很讓人受不了,因為從坐下來那刻起,他的那張嘴就沒閒著,高聲地責罵張敖,熱情的問候張耳,把自己的女婿辱罵的失神落魄。
要說這就是劉邦特有的說話方式,他在當混混時養成的咒爹罵孃的優良習慣一直保留至今,無論身份怎麼變化,這點優良傳統一直伴隨著他。無論對誰,高興了罵,不高興也罵,連蕭何、陳平之流都不能倖免,何況對自己的女婿?張敖能享受這種待遇,那是他的榮幸,因此張敖安安靜靜地接受了老丈人對他全家的問候。
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似乎不算什麼大事。可巧的是,劉邦和張敖的表演讓趙國的一班大臣完完全全地欣賞了一遍。劉邦稱帝后,一般分封個諸侯王之後,會給他指派一個丞相,來監督諸侯的日常起居。當然也有例外,而趙國就是例外中之一。
此時趙國的丞相叫貫高,這個六十歲的老頭是個有名的急脾氣,性格豪爽、容易衝動,並且他是張耳的門客,對張家有著無可動搖的忠誠。當他看完張敖的表現後,毫不客氣地送給他一個外號——“孱王”。
貫高如果只是給張敖起個外號也不算過分,因為那兩個字還真的很符合張敖的性格。而下邊貫高做出的事情就充分驗證了我們的一句俗語——“皇帝不急太監急”,他這個丞相現在要當太監。
幾天後,他找了個機會規勸張敖:“劉邦對你無理,讓我們替你殺掉他!”
我第一次看到貫高這句話時,感覺這個人在抽風,我真鬧不明白他的腦子是怎麼長的,這完全是一個神經質的表現,可能當時的精神病院還沒有興建,或者他是剛從神經病院裡跑出來。
他這句話嚇得張敖瑟瑟發抖,咬指出血,急忙低聲說道:“你們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先父亡國,是依賴皇上才能夠復國,恩德澤及子孫,你們以後千萬不要再說這些了。”張敖的這個表現是正常的,領導罵兩句,並且還是被老丈人教訓兩句就準備造反,簡直有些莫名其妙。
聽完張敖的話後,貫高等人進一步表現了精神病院中才能出現的場景。這些人痛哭流涕,傷痛無比。私下裡還討論了一段話:“我們的原則是不受悔辱,如今劉邦悔辱我王,所以要殺掉他。事情成功了,功勞歸王所有;失敗了,我們自己承擔罪責。”
神經病!
在這群精神病患者的搗鼓下,張敖開始了自己無奈的表演。
第七章 烽煙再起—(十六)和親國策(下)
劉敬這次無厘頭的暢想,按理說不至於讓劉邦欣喜若狂的,而搞笑的是劉邦竟然答應了,這不能說不是個奇蹟。要說劉邦混了這麼多年,都已58歲的人了,還保留著這份純真,這的確難能可貴。
劉邦答應了,而有人站出來反對。
第一個反對的人就是劉邦的老婆呂雉。要說呂雉不能不反對,她如果不站出來說句話那就沒天理了,劉敬拿自己的女兒當籌碼,簡直無法無天了,因此她站了出來,表達出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