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斤,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裡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這數千個鑄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
這些精妙的金銀銅鐵鑄件,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裝置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代化的冶鑄裝置,能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由於數量稀少,並未對外展出的將軍俑,莊睿也得見了,這類秦俑總共出土不足十件,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頭戴鶡冠,身材高大魁梧,氣質出眾超群,具有大將風度。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有花結裝飾,而鎧甲將軍俑的前胸、後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彩色花結,華麗多采,飄逸非凡,襯托其等級、身份,以及在軍中的威嚴。
莊睿知道,或許這些將軍俑,就是以那些流傳千古的秦國大將們的原型燒製出來,站在和自己差不多高的陶俑中間,莊睿彷彿置身於蒙恬,白起,王翦,王賁等人之中。
沉重的歷史滄桑撲面而來,莊睿感覺自己彷彿沉寂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而身邊一具具體型高大的兵馬俑似乎都活了過來,在講訴著那個時代的興衰沉浮朝代更迭。
兩個多小時候,莊睿等人才從兵馬俑坑裡走出來,每個人的內心處,似乎都被歷史賦予了一種沉重的感覺,直到走出博物館,來到驪山陵園時,那種壓抑在心頭的感覺才清淡了一些。
原來的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佈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幾乎就是一個城邦了,不過地上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