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得黃子華和張學友,劉青雲三人投緣,作為節目的主辦方,黃子華擺出東道主的姿態來招待兩人。
三個人找個酒店包廂坐下,黃子華先一人面前給放了一瓶紅酒,對張學友惡狠狠道:“敢在我的節目裡挑釁我的,你算頭一個,來,把它幹了。”
張學友微微一笑,娛樂圈中的酒場文化也算是娛樂文化的一部分,他了解這裡面的意思,所以二話不說一口喝了下去。
喝酒爽快的人自然容易被接受,劉青雲也是個爽快的主兒,大口喝酒,大口吃菜。三人很快就熟絡地像是多年老朋友。酒到酣處,更是無話不談,自然張學友是聽得多,說得少,他畢竟入行不久,很多東西都不懂,聽起來很是有趣。比如黃子華講電視臺綜藝節目中的趣聞,劉青雲講在片場拍戲中發生的故事,氣氛一時間十分的融洽。
酒喝了一瓶又一瓶,劉青雲臉黑還看不出來什麼,可是張學友卻也面不改色,黃子華不服氣起來:“看來紅酒是不夠勁,換洋酒。”
不等其他兩人搭話,黃子華已經叫了一瓶英國產的“芝華士”威士忌。
“好了,酒我已經叫了,敢不敢喝就看你們的了!”黃子華挑釁地看著劉張二人。
張學友也不說話,直接奪過酒瓶子汩汩給自己倒了一滿杯——水杯!
“一點點喝,沒意思,咱們來點猛的!”
劉青雲傻了眼。
黃子華也傻了眼。原來真正的酒中猛將在這裡!
不等兩人開口說話,張學友端起酒杯咕嘟嘟就全部灌進肚子裡,然後杯子往下一倒,一滴不剩!
“算了,我不來了。”劉青雲知道這洋酒後勁兒足,先放棄了。
黃子華現在是騎虎難下了,他怎麼也想不通張學友為何酒量這麼大。
事實上在前世的香港娛樂圈,曾經評選出十大酒場好漢,其中前兩名都是大鼻子。一個是大鼻子成龍,一個是大鼻子張學友——似乎大鼻子的男人都很能喝酒。
成龍就不必說了。“是豪傑,必有真情,大丈夫,豈無酒量?”習武的成龍就好喝酒。至於酒量,成龍喝上一瓶白蘭地都不醉。在喝酒一事上,成龍是不喝則已,一喝則醉。平時很少沾喝,只要有高興事就“大開殺戒”,一醉方休。什麼是豪氣?正如他自己所言:前面掛著一個“勇”字,後面掛著一個“死”字。成龍如此喝法,肯定會鬧出事來。據傳,緋聞中的“小龍女”就是在這樣的酒醉中誕生的,另外在李宗盛香港紅館個唱上,醉酒後的成龍更是大鬧舞臺,出盡洋相。
再說張學友,他的酒量之大幾乎在圈中“打遍天下無敵手”。久而久之,便在圈中落下了“酒神”的綽號。尚未成家時,他幾乎每天都會喝得大醉。那時幾乎沒有人敢跟他喝酒,因為你喝一口,他一定喝兩口;你喝一杯。他一定喝半瓶。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學友事業處於低谷時,經常借酒消愁,每次喝得酩酊大醉。再也喝不下了,就將酒倒在身上。在1988年梅豔芳的生日會上,喝醉酒的張學友竟然拿起蛋糕亂扔,使現場一度大亂。因此酒神也就變成了“酒鬼”,不過最後他卻成功戒酒,重新煥發出“歌神”的風采。
此刻黃子華不能服軟啊,正要端起酒杯也充一下好漢,卻見張學友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這一次一飲如長鯨吸水,連應有的咕嘟聲都沒有,一杯洋酒就見了底。黃子華看得眼都直了:“挑,這還是人嗎?!”
張學友放下酒瓶,頂著那逐漸鑽到腦門的酒氣,老規矩,杯底朝天!
“算了,認栽了。”黃子華垂頭喪氣:“還是喝紅酒吧。”
沒有了較勁的想法,氣氛反而更親切些,三人繼續閒聊著,身邊的空酒瓶越來越多。
不多時,三人已經已經差不多都暈乎乎的了。張學友的酒量比他們大一些,還勉強能撐得住,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反客為主,負責將黃子華和劉青雲帶回家。剛送兩人回去,體內的酒精也開始發揮作用,張學友只覺得腦中暈暈乎乎的。實在是頂不住了,他就隨便找了個公園的長椅,一躺下去,呼呼大睡。倘若有人知道這個躺在長椅上像流浪漢的青年人,就是如今在歌壇紅遍半邊天的張學友,不知會作何感想。
第二天上午,當躺在長椅上醒來的張學友做賊似地回到玄霆娛樂,那邊榮少亨已經為他準備好了一個新聞釋出會,宣傳了一番自己的唱片和電影。
中午時分,好不容易抽出一點空閒,他就撥通了羅美薇的電話。
他雖然對羅美薇有好感,但也不會自作多情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