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9部分

他們不上前,不等於榮少亨也站在那裡不動,只見他單手插兜,意態桀驁地走了過去,站在十幾人面前,眼神凌厲掃視了他們一眼,在他掃視期間,那些人只覺得他深邃而又銳利的眼睛似乎要把他們給看穿。

“你們叫嚷著找我,有什麼事情麼?”榮少亨冷冷地問道。

“我們當……當然有事情啦!”為首那個黑臉漢子有些膽怯地說道。我怎麼會這樣呢,又不是沒在電視上見過大人物,咋就這樣膽怯呢?他問自己。

“哦,什麼事情?”

“事情是……事情是……”黑臉漢子費力地說著,忽然他一把拉過身邊的那年輕人,“阿健,你口齒伶俐,你來說!”

“是呀,阿健,平時你最會能言善道了,你來替我們說吧!”其他人附和道。

那個叫“阿健”的娃娃臉年輕人摸摸頭皮,站了出來,對榮少亨說道:“榮先生,你好,我叫張衛健,是你們影視公司的藝人,不過我和他們一樣都是跑龍套的!”

“是啊,我們都是跑龍套的!”其他人點頭道。

“張衛健?”榮少亨怔了一下,仔細打量那人,卻見那人二十二三歲,一臉的狡猾鬼馬,卻不是那個前世老是念叨著“涼風有性,秋月無邊,虧我思健的情緒好比渡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蕭灑倜倘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的“現代韋小寶”張衛健是誰?!

在前世的香港,張衛健素有“三起三落”娛樂圈超級鹹魚之稱。 從念小學開始,張衛健就發現自己很愛演戲。喜歡研究人,上中學時養成一個習慣——坐在街上看人或是坐很擠的公共汽車,他一點也不覺得悶,因為那樣可以聽到別人講話。同時,學校每次辦舞臺劇,他總是導演、編劇、演員、道具(人扮)……一手包辦,表演潛質已顯露出來。

中學畢業後,視陳百強為偶像的張衛健也像對方那樣,向歌星的目標邁進。並在一次偶然間得到張國榮的電話號碼,打了幾個月,終於打通,並向哥哥說明自己的情況,哥哥則認真傾聽,並約張衛健見面,幫助他,一次比賽中,有人問他和張國榮的關係,張衛健對外界說張國榮是他的表哥,而哥哥則預設這個“表弟”並一直支援他。 後來演唱事業不順,他就加入“無線”拍劇,由於受一張娃娃臉和168米的身高限制。只能演些插科打諢的小角色。為了生活,張衛健只有到歌廳、酒廊當駐唱歌手。那些客人根本就不是來聽歌的,使他在唱歌的同時還要留心茶杯、菸灰缸會隨時飛上臺。有一段時間,他每天早上九點開始拍戲,晚上七點完工後再搭末班車到深圳登臺,可忙來忙去,他所得到的酬勞卻不及其他歌星的三分之一……種種與他那冠軍身份不相稱的待遇只有靠他自己調整心態。他說:“即使全香港的人認識你又怎樣,也一樣可以不理睬你,正所謂‘樹大招風嘛!更何況我並非一棵真正健康成長的樹,我本來是一棵小苗,但被迫要在一夜之間長大,沒有正常的時間讓我逐步成長,自然很容易一下再就被推倒了。連我也將自己推倒,對自己失去信心,但幸好只是失去信心而不是死心。”那時的張衛健,遠不像如今這樣能客觀對待名利。

就在這段失意歲月,有個人的一句話卻令他銘記於心,成為他日後演藝路上的座右銘,一直支援他繼續奮鬥下去。這人就是當時的金像影帝鄭則仕。那時鄭則仕是圈裡的大哥,而張衛健只是個普通藝人,但他主動跟張衛健交談,說在TVB藝人中憑演技能壓住他的沒幾個。這句話給張衛健很大的支援,讓他知道憑演是可以成功的。 就在這句話的鼓勵下,張衛健不懈努力,終於在九十年代初,憑藉神話劇《日月神劍》一炮而紅。此劇創下當時香港劇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事業漸露曙光。一時間,他成了娛樂圈風頭最勁的人物。其詼諧的表演風格被各大電影片商看中,紛紛找他拍電影。一來他被傳媒封為“周星馳接替人”。但他的片酬只是周天王的1/10;二來他也有一定的票房保證,所以光是1993年,他便拍了12部電影。但,這一切偏偏又好景不長,張衛健的走紅只是曇花一現。由於他接戲太多,曝光率太頻繁,而且接拍的多是些無聊的搞笑片,觀眾看膩了就不再捧場;所出的唱片也不討歌迷的歡心,他的聲勢漸漸滑落。沒有人再找他拍戲、出唱片,迫於生計,他把走紅時買的大房子賣了。比起以前那段未紅的日子,走紅後瞬間又從頂風滑落的苦楚更令人覺得難以承受。再到後來,一部《少年方世玉》重新讓他紅遍大江南北,而他更成了大導演王晶的御用演員,出演了很多部優秀的電視劇,成為電視界的“寵兒”,而他在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