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江崎與李的實力在伯仲之間,為什麼無法獲勝呢?她自己分析其中原因,表示:“在比賽的途中,有一瞬間失去了戰鬥力。”

“比賽到一半時,‘搞不好會輸’的念頭瞬間在腦海出現。結果之前‘絕對要贏’的信念,就轉變成‘想要贏’了。”

她的心中浮現了“可能會失敗”這句話,這便是預知。一瞬間浮現在腦海的預知完全地命中,如同預期,江崎錯過了金牌。與其說如同預期,應該說那唯一一瞬間的預知,招致了與自己期望不同的結果。這樣說也許比較正確——讓之前的鬥志發生中斷、帶來了失敗的結果,便是“可能會輸”這個預知、預感所致。

比起四年來都以金牌為目標、不斷高漲與磨練的鬥志,一瞬間的預感反而威力更強,具有驚人的作用。

在運動的世界裡,預感會立刻轉變為現實。因為在短時間內,勝負會清楚而戲劇化地出現。這時就像江崎所分析的,會很清楚什麼樣的預感與什麼樣的結果有關聯,而且證據確鑿。不過這個原則並不限於運動。不管是執行業務、考試,還是談戀愛,都適用這同一個原則。

?覺得這個工作好像不會順利→失敗

?覺得這個目標自己好像辦不到→無法達成

?覺得不可能考上那所大學→落榜

?她不可能會愛上我→被漠視

塑造結果的,就是預感、預知。

猜中的預感VS猜錯的預感

那麼,所有的預感都會猜對嗎?當然有的會猜對,有的會猜錯。很不可思議的是,我們都會認為越是不好的預感,越會猜中。

“這個工作應該不會成功吧?”“今天的生意可能不會順利。”“這個重要的行李可能會忘在架子上。”

不經意想到的這些事,往往都會成真。

越不希望料中的預感,越會如願。

不好的預感會命中,是有它的理由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好的預感沒必要努力。另一方面,好的預感要實現,是需要一些努力的。

例如,我在二十八年前邂逅了一位女士。姑且不論她是否為美女,但對我來說是一位非常具有魅力的女性。我心頭一驚,一開始我就有“也許會跟她結婚”的感覺。

“不,一定會結婚。”

當時的我很受歡迎,同時和許多女*往,那個時候甚至認為可能會把所有人的運氣都用光。從心頭一驚的那天起,我便和她們分得一乾二淨。然後我開始熱烈地追求她,使出了渾身解數,終於擄獲她的芳心,現在她已是我的妻子。

當時我所感覺的“也許會跟她結婚”,是一個好的預感(應該是),所以必須要努力。如果不願意和女友們一一分手,拿出勇氣來追求她的話,預感一定會失敗。

另一個理由就是:即使一樣命中,但不好的預感容易殘留在記憶裡。當我們自身安全或性命受到威脅時,多半會產生不好的預感,不好的預感和不好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自我防衛本能會啟動,把那件事當作更強烈的記憶保留下來。

所以,我們的大腦記憶的失敗資料要比成功資料來得多。即使一樣命中了,好的預感總是會被遺忘。

會的預感VS不會的預感

所謂不景氣,是不好預感的累積。大家都會有負面思考,如果盡是不好的預感,則預感會不斷命中,擺脫不景氣就變得極為困難。

在這種狀況下,聽到久違的好預感,真是令人高興。——並不是財務部長官或日銀總裁的談話,而是退出阪神球團、加入大聯盟“Mets”的選手新莊的“預感”。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你的大腦是否過得不愉快?(3)

在球季開賽前,新莊對記者群說:

“我覺得在大聯盟的第一棒應該會有安打。之前第一次比賽都是安打,所以我想應該會擊出安打吧。”

在棒球評論家或運動節目工作人員笑成一片的畫面中,我沒有錯過新住所說的話。他在日本沒有得到優異的成績,不可能會在大聯盟中活躍。大家應該在想,他只是隨口說出第一棒會是安打這種妄言吧。

可是我早就知道新莊會擊出安打。

因為當他被問到覺得第一棒會是如何時,他並沒有回答:“我想擊出安打。”“我覺得會是安打。”“應該會是安打吧,”這絕對是一個好預感。

果然,他在初戰的第一棒中就擊出一支飛越內野手頭頂的安打,一位解說員將它評論為“很有新莊風”。

可是,那原本是出局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