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賢和乳母客氏兩人結為“對食”,“對食”就是太監和宮女或宮女和宮女之間結為相好,共進飲食,如同夫妻,是宮中的一種特殊的雙人關係。

太監魏忠賢得寵以後,權傾朝野,很多朝廷官員甘當魏忠賢的鷹犬,甚至甘願當他的乾兒孫,向他獻媚取寵,想盡辦法為他歌功頌德,許多地方還爭相為其造生祠。生祠,是為活人而立的祠,這個人一定是為地方做了極大的好事,地方上的百姓立祠以表示感謝。漢朝有個姓於的縣官,決獄十分公正,地方百姓為他立了於公祠,這是生祠的開始。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先給魏忠賢建造生祠,一年之後,生祠便遍佈全國。邊關大將袁崇煥在前方打了勝仗不錄功,就是因為沒有給魏忠賢建生祠的緣故。魏忠賢的黨羽被稱作“閹黨”,當時有所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他們互相勾結,自內閣、六部乃至四方總督、巡撫都有魏忠賢的黨羽。魏忠賢總攬朝內外一切大權,人稱“九千歲”,還有人稱他“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只差一歲。魏忠賢廣佈偵探,民間有說魏忠賢壞話的,則被拿進錦衣衛或鎮撫司拷打,或被剝皮,或被割舌,被魏忠賢殘害的人和陷害的大臣不計其數。隸屬於東林黨的名將熊廷弼,就被魏忠賢殘害致死。

明神宗萬曆22年,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出現了被稱為“東林黨”的團體。東林黨成立的原因是:吏部尚書陳有年被迫辭職,他的部下顧憲成上奏章請求皇帝挽留,萬曆帝索性連顧憲成也一併免職。顧憲成回到他的家鄉江蘇無錫,家鄉原有個宋時的舊建築,叫東林書院,顧憲成就與志同道合的人在東林書院著書講學。講學時,經常批評現實政治,名聲越來越大。這樣具有同一觀點的人群,遂結合成一個陣營,互相呼應,被稱為“東林黨”。顧憲成為東林書院寫了一副極好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在熹宗朝東林黨人楊漣上了有名的“二十四罪疏”,就是二十四條罪狀來彈劾魏忠賢。所列舉的二十四條罪狀,每一條都足以置魏忠賢於死地。於是魏忠賢開始*東林黨人,誣陷楊漣、左光斗、魏大中、顧大章、周朝瑞、袁化中等六人行賄受賄,下到大獄,用重刑逼供,六人受盡酷刑,先後斃命,史稱“東林六君子”。在閹黨的淫威面前,東林黨人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顧大章被嚴刑拷打,右手只存二指,死前還奮筆寫下“故作風波翻日月,長留清白照人心”的詩句。左光斗死的時候,兩腿已經被打斷,肌肉腐爛,蛆蟲滿身,連白骨都能夠看見,面目皆非,殘不忍睹。楊漣被用鋼刷刷得皮開肉綻,牙齒也全部脫落,仍然堅貞不屈,又被銅錘打得肋骨寸斷,鐵釘貫耳,最後錦衣衛把大鐵釘釘入楊漣的頭顱內,終於被折磨至死。

熹宗寵信魏忠賢和乳母客氏,連皇后也不放在眼裡。皇后張氏有孕,客氏與魏忠賢合計,以計墮其胎。性格剛烈的裕妃張氏,被幽於別宮,絕其飲食,不久就死了。

這裡要說一點,人們認為宦官專權之最是在明朝,其實大謬不然,明朝的宦官再專權也比不上漢唐王朝的宦官,因為漢唐王朝的宦官掌有軍權和軍隊,有的宦官甚至可以殺死皇帝和廢立皇帝,但明朝的宦官只是個人的作威作福,對皇權構不成威脅。這就要歸功於朱元璋,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加強了皇權,使皇帝的權利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天啟五年,熹宗在西苑和兩個小太監在湖中划船,突然來了風浪,船翻,兩個小太監溺死,熹宗被救起,受到驚嚇,自此得病,於兩年後病情加重而死,年僅23歲。熹宗無子,按照明朝“兄終弟及”的祖制,由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即位。熹宗臨死前還對朱由檢說魏忠賢是忠臣,可以信任。

第十五章 明思宗朱由檢

天啟七年明思宗朱由檢登上帝位,次年改年號為崇楨,諡號思宗,他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位17年。

朱由檢一登上帝位就面臨著極為複雜的政治形勢:農民起義,後金軍隊的入侵,水災、旱災、蝗災等災荒以及饑荒,大臣之間的黨同伐異,吏治*,官吏貪汙嚴重,內憂外患。崇楨帝朱由檢並非是一個昏庸和荒淫殘暴的皇帝,而是一個勤政自律、勵精圖治,立志有作所為的皇帝。這樣一個皇帝卻成為一個亡國之君,使明朝亡在了他的手上,確實是令人惋惜。

明成祖朱棣時期,1424年明朝疆域大體上是“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零四里”,總共達1100萬平方公里。從嘉靖朝開始,明王朝的疆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