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
“第二個問題,村民究竟為何要毆打營田使。”
宋問說:“因為營田使調查之後發現,此事恐與自己脫不了關係,為防惹禍上身,不想鬧大,便想私下處理。”
“田間荒蕪,眼看要錯過春耕之際,村民便等著朝廷的撥款,豈料營田使卻百般敷衍推脫。眾人得知真相後,怒火難當,加之里正從旁慫恿,幾名壯漢,未做思考,便莽撞動了手。”宋問補充道,“不過多數人,還是無辜的。”
唐毅四面掃了一眼田地,只嘆真是可惜。
“第三個問題,村民為何聚在城門,是否鬧事。”
“一是營田使蓄意激怒,二是縣衙拒不受理,三是金吾衛作風強橫。這田中已經荒廢,朝廷補款無望。買的攤位卻又被莫名收回,甚至連城門也進不去。家中老少,該如何贍養?”宋問道,“性格衝動,性情急躁。求訴無門。為求生計,想拼死一搏,卻不料用了最笨的方法。所以,他們也切實是動手了。”
唐毅問道:“你不是說,你數日前剛到京城嗎?”
“我剛到京城,卻會問,會聽啊。”宋問笑道,“不過這些多半,是我猜的。”
唐毅頷首:“也相差無幾吧。”
宋問知道他在細查此事,真相為何,應該是最為清楚的。
這事棘手之處,不在雙方各執一詞,難辨真偽上。而是即便知道真相,也難以調停解決。
涉案部門太多。
處理的好,得罪一批官僚。
處理的不好,得罪一批官僚外加一批百姓。
“要真說來,涉案之人,無一人是無辜的。各自鬼話連篇,為己牟利。要說源頭嘛……”宋問偏頭想了想,“果然還是因為太笨。多讀書還是好的。”
他們正說著,旁邊小道上傳來一陣熙攘聲。
“我記得先生先前說過的,土有病灶,所以逐年減產。”
“不是土有病灶,是植物有病灶。”
“這植物有病灶,將病灶留在土裡,不就是土也有病灶了嗎?”
“你若是在長安生了病,這離開長安,長安便是病灶了?”
“你強詞奪理!”
“你還無理取鬧呢!”
宋問擋住光線,偏頭一看,笑道:“看,一群笨蛋到來了。”
第9章 技術嫁接
兩人朝著路邊走去,眾生望見,停下腳步。
“先生?”
“旁邊那位是……三殿下吧?”
“他們怎會在一起?”
眾生朝兩人致禮,問好。
前頭領路的老漢,看見宋問,躬身拜道:“宋先生!”
孟為詫異道:“你怎麼會認識我們先生?”
老漢:“多虧了先生勸導,不然我們這些粗人,怕是要鬧出大事。”
宋問搖開摺扇笑道:“哪裡哪裡,我不過就是給他們出了兩個主意而已。”
那日清晨,宋問只是去城門前和他們說了幾句話。
“你們不應該讓年輕力壯的人站在前面,而應該讓年老體弱的人擋在前面。”
這就是數代人的智慧。
跨階級鬥爭的精髓。
再加上現代人的精練整合——碰瓷。
“有人來,你們就喊冤枉。越慘越好,別急著訴苦。這種時候,表達心情,比表述事實有用多了,明白?”
百姓永遠不能和朝廷硬碰硬。你來硬的,你就是暴民,你來軟的,你就是難民。
他們的劣勢,與他們的優勢,是一樣的。那就是弱。
“那番說辭,也是先生教我們的。”老漢連連鞠躬告罪,“實情已經照先生吩咐,同你們澄清了。迫不得己,郎君們可千萬別計較。”
“是了,多求求他們。”宋問沐風悠哉道,“這些人各個來頭不小。你們跪死在城門,也不會有人同情你們。上告縣衙,不如求訴他們來的有用。”
馮文述道:“先生是故意的?騙我們的不是這群農戶,是先生?”
“哼哼哼。”宋問昂起頭道,“一試便試出來了,是你們自己上鉤,可不怪我。”
學子回過味來:“先生是先騙我們,叫我們上心,而後再激我們,讓我們來查清原委。”
宋問道:“激你們是真。可我罵的也沒錯啊。”
何況原委,哪是他們查的?他們只不過聽一聽而已。
想到一切皆是算計,眾人頓時有些忿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