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麼?”

宋問出了大理寺,讓林唯衍駕著馬車; 去屯田司。

這邊聚集的農戶已經不多了; 要賣米的大半也都賣了。田裡還要播種晚稻,沒事也不會進城。

宋問下馬車,偏過頭對林唯衍叮囑道:“待會兒我說了什麼,你都記住。到時候再去別人說。”

林唯衍憋了憋:“我盡力?你別背詩詞就可以。”

幾位農戶懶散的坐在一起,看著也不像是來賣米的,就那麼互相閒聊。

宋問走過去,在他們對面蹲下,問道:“你們認識王義廷; 王侍郎嗎?”

幾人對視幾眼; 摸不清狀況; 點頭道:“認識啊; 他是個好官。”

一位大爺:“就近幾日不知怎麼沒有看見他了。”

“就是想來謝謝他的。”另一人道; “這次多虧了他; 他人也好!”

農戶拍腿道:“就是,他稱米可準了,也不多扣我們的。比米鋪那些人還講良心。”

“你們往後也見不到他了。”宋問微低著頭; 惆悵道:“他現在在大理寺呢。”

眾人俱是一愣,齊聲問道:“為何?”

宋問嘆道:“因為長安米價暴跌一事,他獲得受罰,恐怕,出不來了。”

幾人群情激奮道:

“這與王侍郎什麼關係?”

“廢話!人家是戶部侍郎啊!”

“憑什麼,這那麼多官不抓為什麼非要抓王侍郎!”

“那娃老實啊!一看就容易欺負啊!”

“王侍郎倒也不算是無辜。”宋問換了條腿,繼續半蹲著道:“幾位有所不知,這長安米價,就是王侍郎降下來的。他看不慣你們辛苦種田,卻只能拿微薄收益。看不慣米鋪高價賣米,長安百姓無從受惠。看不慣官員同流合汙,朝廷無可奈何。他一氣之下,就用辦法,將長安米價砸了下來。”

幾位農戶瞠目結舌,這這那那的說不出話來。

宋問搖頭道:“只是他失算了。他沒想到長安的米價會降的那麼快。他原本以為,米價稍稍降一點,朝廷開始徹查此事,就會明白你們的艱辛,然後減輕你們的稅賦,嚴懲那些貪官惡商。誰知道,他們在長安囤了那麼多米,”

“王侍郎早些時候還是有所準備,所以一看這米價不對,就向朝廷請求,九錢向你們收購稻米,以彌補你們的損失。同時,還向朝廷請求,減輕稅賦,造福於民。”宋問擺手,唏噓道:“只是,他還是不能原諒自己。他滿心愧疚,認為對不起你們。所以,去大理寺投案自首了。”

農戶們道:

“這也不能怪他呀。”

“是啊。何況我們這也沒什麼損失,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

“這長安米價,我原本就看著很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種的米,憑什麼我們只能賣九錢,他們能賣十八錢!他們做什麼了?不就是仗著家大業大,我們惹怒不起嗎?”

“我說這米價降的好!王侍郎做得好!”

“米價一降,長安城裡多開心啊!”

“就是!”

宋問抓住那名異常激動的農戶的手,誠懇道:“我想王侍郎的憤怒同你們是一樣的。而他身在其中,卻無可奈何,更是憂愁。所以才出此下策。”

“如今說這些都沒用了。即沒人知道,也沒人會替他覺得冤屈。”宋問道,“陛下要徹查,他雖不是抬米價的主謀,可他插手米價一事證據確鑿。律法之下,不講情理,只能說他自己可憐了。”

幾人拍手:

“可這事我們並無損失啊!”

“說來,戶部前幾日又給鄉里補了些銀子。就是王侍郎送來的。”

“哎呀我那也有!我說戶部怎麼九錢收米了,怎麼還給發銀子了呢?”

一位農戶想到,起身跑到門口,大聲問裡面的官爺道:“戶部還給我們發別的銀子嗎?”

官爺抬起頭,翻出一個白眼:“想的美?哪裡還有銀子多發?稅銀也給降了,米價也給補了,你們還想怎麼樣?”

他跑回來彙報情況,幾人這麼一核對,才知道,原來那銀子是王義廷自己補的。

再想到他如今的境遇,不禁開始淚眼婆娑。

宋問也才知道,那大概就是王義廷這次米價一事中賺來的銀錢,他發還給了百姓。

宋問抿著嘴唇,握著摺扇,面色悲痛道:“此案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王侍郎也毫無怨言。我只是不忍看他一片好心,落得如此結果,才替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