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告別。
至始至終,張仲景都沒提到診金的事情,而劉封也識趣的沒問。這等人物,若是需要金銀,儘可出入權貴府邸,金銀可滾滾而來。
但他卻隱居在這鄉下,所圖絕對不是財。
告別張仲景之後,劉封命寇水等人駕馭馬車前往襄陽。
此去心情卻是大不同,黃敘的事情解決起來居然異常簡單,簡單到他根本沒費什麼心思。
而治療好了黃敘,就等於是延續了黃家的根。若是他一日不死,黃忠恐怕就會一日跟隨他。
黃忠的事情,算是徹底解決了。
劉封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放鬆了下來,此時馬車緩緩向北,前往襄陽。正值開春,沿路隱有綠衣冒出,很是生機勃勃。
跪坐在馬車上,劉封的思緒卻沒有放在沿路景色上。
他在想龐統,出發來襄陽以前,劉封心中對於孟建,石韜,崔定等人也是相當的推崇,但其實最為渴望的還是龐統。
此人不管是三國演義這等小說,還是三國志這等正史上都極為推崇。
羅貫中在小說中,如此贊曰,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鳳雛雖然早亡,但是諸葛亮卻在,觀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穩定蜀國,並且隱隱有向上發展的趨勢,就可以看出與諸葛並列的龐統多麼的有才能。
陳壽著三國志,贊龐統荊,楚之高俊。如魏臣荀彧。而荀彧其人乃是曹操的五大謀臣之一,號稱王佐之才。龐統與荀彧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一人贊其才能,才名顯天下。
荀彧得名士何顒稱讚為王佐之才,所以荀彧的才能被發覺。
而傳聞中龐統年少時,行為木訥,無人知道他是個奇才,有一日代替他的叔父龐德公上門拜見司馬微,司馬微贊曰,南州士之冠冕。
尤為可貴的是龐統還有識人之明。並且交遊廣闊。人人都喜歡與他為友人。
正史記載,龐統初為吳將周瑜帳下功曹,後來周瑜死,龐統送葬到吳地。事後,龐統與江東的陸績、顧劭、全琮話別,贊陸績為駑馬,有逸足之力。贊顧劭為駑牛能負重致遠。贊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
這些人後來都是東吳赫赫有名的人物,位列重臣。後來成就與龐統所盛讚的一字不差。
種種才能,使得龐統極為自信,在一次與友人談話間,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意思就是論輔佐帝王成事,他很是擅長。
與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難怪當初司馬徽把龐統與諸葛亮並列推崇。
這等人物,若是能招攬之。他便有了向曹操叫板的資格。因為劉封深知一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他雖然有歷史的先見之明,但是這種優勢遲早會消失的。比如部分時局改變,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大事發展。
到時候,劉封能仰仗的就是龐統,徐庶等智者,與曹魏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抗衡。
就算不是如此,用龐統等人也可以穩定治下城池,鞏固權位。
所以,往襄陽一行,劉封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與司馬徽一會,讓他代為引薦。
想起司馬徽,劉封就不由想起當日他在救下徐庶的時候,司馬徽曾經心動想要收他為弟子,但是劉封考慮蜀漢是根基,若是遠離新野會造成許多麻煩。
要是早知今日,若是當初答應司馬徽做他的弟子,那麼今日劉封可能也與龐統為友人,互相來往了。
想著,劉封心中有一絲後悔,但是隨即又想,若是與司馬徽南下了,現在的他又怎麼會有如此成就。
江夏太守,帳下有吳將甘寧,蜀將黃忠。自成勢力。
得隴望蜀,到底也是貪心不足。今日就招攬了龐統,為帳下謀臣。劉封微微一笑心中想著。
就在這種期待中,襄陽那高大的城郭已經近在咫尺了。
城郭厚重,城門樓偉岸,城門高大。這就是荊楚重城,襄陽。
此刻是正午,算是閒暇之時。但卻也有百姓陸遜出城或入城。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這座擁有十餘萬人口的城池,才會出現的繁華景象。
此刻不是戰爭時期,因此城門雖然有守衛,但卻並不盤查。劉封本身又不是襄陽人,雖然惡名在外,殺江夏太守黃祖,與劉表有奪將之恨,但卻也無人認得他。
因此劉封大搖大擺的乘坐馬車,在寇水等人護衛下,緩緩進了城池。
這中間,那守門計程車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