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鏡。
他都已經曬黑了。
十一月了,時間過的真的挺快的。
算算時間,李世民從呂宋出發也快三個月了。李治應當已經快到達澳州了,李世民估計還在南太平洋飄著。
不容易啊。
其實要去美洲,尤其是去北美金山,李世民的艦隊應當走北太平洋航線,經日本向東航行。
南北兩條航線都行,只不過北太平洋航線上基本上沒什麼島,也就難以補給淡水休整。這條航線要近些,但卻更危險些,尤其是李世民的帶著幾萬人。
走南線,則是得先到南美,這條航線上太平洋的島嶼眾多,能夠補給。等到達南美沿岸,再沿海岸北上,利用海陸風到達金山,沿岸航線雖然使得航程更遠,但沿岸航線比較安全。
其實這兩條航線,都是利用洋流,環太平洋洋流。
只要當心無風帶和海上風暴,還是比較安全的。
等年後,張超想派人把崔十三娘他們都接到這裡來,只是不知道她們是否願意呢。比起中原漢京的繁華,這裡現在還只是一個大工地。就算到了明年,呂宋城修起來了,那也連漢京邊上的一個商鎮都不如。
不過說實在在的,張超確實想把一家人接過來。
漢京雖繁華,可這繁華下也不太安全。
當年李淵復辟,可就想著要劫持張家家眷。護法戰爭,李世民也派人圍了張家。
第一次逃過了,第二次他死了一個兒子。
這樣的事情,他不想再來第三次。
遠在呂宋,張超還一直在密切盯著承乾。
承乾變了,或者說皇帝本就會如此。
這位年輕的皇帝,迫切的想拿回屬於他的權力,不甘心由元老們執政。
元老們也不放心把權力就這樣交給皇帝,於是乎現在漢京的平靜水面下,是洶湧的潛流。
到這個地步,其實張超也很迷茫了。
把權力交出,後果不可控。雖然承乾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可皇帝在分封法上已經表現出一些不好的苗頭了。
誰能保證皇帝到時大權在握後,究竟會幹什麼。要是他要削藩,怎麼辦?
不交。
也不好辦。
承乾畢竟是天子,他要親政要掌權,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鬧大了,那麼君臣關係徹底破裂,大家便只能廢除承乾了。
張超並不想這麼做。
大家已經發起過兩次玄武門宮變,逼兩位皇帝下臺了。再來一次,那李家就沒有一個皇帝坐的穩皇位了。
這樣子可就會形成極不好的傳統,以後大家看皇帝不滿,就要逼皇帝下臺。那皇帝還能有半點權威嗎?
從長遠來講,如果中央朝廷失去權威,那也是容易出事的。
本來張超認為,現今這種元老輔政的格局,非常好。他甚至願意離開中樞,免的他這個權臣妨礙到皇帝和元老們的權威。
可就算如此,承乾還是不滿意。
這弄的有點跟後世中美關係一樣複雜。中國崛起了,美國人不安了,認為中國是威脅,於是要想盡辦法要打壓要削弱,今天這裡下個絆子,明天那裡弄點麻煩,甚至挑唆一群中國的鄰居,要來挑釁中國。
中國煩不勝煩,又沒辦法,打又打不得。
畢竟中國實力沒美國人強,打也打不過,二來中國跟美國人貿易往來大,一打兩家都倒黴。
本來說兩國共存,多好。可美國人就是不幹,你威脅到我了,你想要取我美國而代之了,你人心大大壞了的,我們不跟你玩了。
但美國為啥不直接跟中國打呢?
實力確實比中國強點,但也沒強到說揍就能揍的,他敢來揍中國,中國也能揍的他滿頭包,完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擺明兩敗俱傷的結果。更別說,兩家的貿易關係,一打起來,兩家都過回到解放前,白讓別人撿了好處。
於是乎,兩國就形成了這麼一種複雜的博弈關係,生意是照做,可另一邊又整天**,卻沒誰敢先來動個手。甚至不是以前美蘇的關係那樣,那時美蘇冷戰,美蘇之間的貿易額可是很少的,打不起來是因為兩邊實力都強。
而與中國,則還有經濟因素在裡面。
現在張超覺得跟承乾關係也差不多。
承乾老有被害妄想症,總覺得張超威脅到他了,總擔心有一天張超要取而代之什麼的。
可他又沒實力拿張超怎麼樣,於是心裡越發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