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分。
李莊觀看了WHR5的表演,設計相對完善,問題還有點,但不大,平衡系統和觸感系統都很出色,機器人的表情模擬很逼真。
“老師,要不我們做個真正的人型機動裝甲,您看怎樣?”錢林在邊上提議。
要說錢林這人,是研究院裡的開心果,娃娃臉,他女兒都上了五年級,還經常有人幫他介紹物件。
李莊看到周圍的幾個研究員都一臉期待地看著他,禁不住有些好笑。這幫人金屬外骨骼玩過了,就玩超模擬機器人,最後還打算玩傳說中的人型機甲。
在實力為尊的威森科技內部,李莊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弟子能成為領頭人。他不怎麼了解的是,錢林的研究水準確實不錯,但不至於能壓倒自己的兩個副手。能成為機器人研究所的所長,錢林靠的是不錯的口碑和讓人佩服的管理能力。
“行,雖然經費充足,你們想做的話還是要注意節省和安全,”李莊覺得這東西可以玩玩,研製大型機甲過程中的資料對MA211後續型號的極限測試有借鑑作用。
實驗室裡一片歡呼聲,大家眼見著公司的技術儲備日漸豐厚,以前的漫畫情節都爆發出來。
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公司裡的創收大戶,這幫高智商的傢伙收入都相當可觀。李莊的實用主義思想影響了整個研究院,機器人研究所做出來的東西,都屬於易用的穩定系統,不會出現曲高和寡的尷尬局面。
人型機甲優點很多,但眾多的弱點讓它在軍事上並不太受人歡迎,機器人研究所上次做的MA211,並不能算機甲,它本質上是增強型的全防護金屬外骨骼,很實用,很有效。
作為機器人領域的專家,李莊對人形機甲並不陌生。這東西近年來被媒體炒得火熱,日本超級人型機器人的驚天出場,讓很多人對人形機甲有種期盼,但在工程師看來,這種設計到處都是漏洞。
第一,過多的活動零部件在激烈戰鬥中容易出故障,看起來很不錯的靈活性,未必趕得上依靠發動機來調整方向的飛行坦克。
第二,人型的機甲軀體並不是最符合戰鬥的體型。修長的軀體,弱點很多,動力源、駕駛艙、關節、觀瞄系統,能源傳輸線路,任何一點被打擊,都會導致機甲喪失戰鬥力。
第三,人型的軀體不適合力場產生裝置的安裝,要麼防護面積過大,導致力場薄弱,要麼就是消耗能量過速,即使未來使用更高階的反物質動力爐也無法改變這種局面。蔓延性的力場護罩對組成機甲的材料強度要求很高,但很明顯,在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材料中,沒什麼材料能抵擋住大威力鐳射炮和電磁炮。
最後,人形機甲的操控,腦波操控的過於迅捷有時候會成為麻煩。平常活動技術解決不難,但激烈戰鬥時的資料處理量非 常(炫…書…網)大,機甲的控制系統怎樣識別駕駛員的有效和有意義的想法,這存在相當的難度。
至於有些小 說'炫&書&網'裡寫的飈手速,真是讓人崩潰的設定,據說是為了避免過大的動作帶來的神經刺激。這個很無厘頭,工程上很容易解決這種訊號放大和縮小的小問題。痛感神經的敏感與否與動作的迅捷並沒有直接關聯,技術層次再高的感測作業系統,也無法媲美人的神經網路;生物網路和矽光基礎的網路還是有差別的。
我們這個物質世界,永遠是在能量和技巧之間徘徊,不會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在李莊看來,人型機甲的最大用途就是單兵金屬外骨骼的強化型,價效比高。至於某些人幻想的宇宙空戰,還是省省吧。
第七章 林子大了(一)
以科學家為主的威森科技和工程師居多的威林科技,展現的風格完全不同,這兩個機構現在都很龐大。
仿國家體制的威森科技四大院WAS、WAE、WIH、WASS,以前都稱MEMBER(會員),威爾遜州成立後,和堪培拉方面達成協議,稱呼上顧忌沒有那麼多。實際上院士這個詞,在歐美使用並不多,稱呼上很混亂。威森科技四大院全部使用ELLOW作為院士的標準稱呼,不再考慮其他的意思。
成立時,聯合技術公司從手下100萬研究員中選出威森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研究院等三大院院士4930人,基本都在30~50歲之間,正是研究人員最有創造力的階段,不比垂垂老矣的榮譽安慰。這批人按照花旗國的增選標準每兩年增選一次,非 常(炫…書…網)嚴格。威森科技是個崇尚實力的大集體,主管們如果實力不夠,將會無法鎮住手下。
三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