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寒問暖,沒事就帶點不值錢的水果過來看看他們。讓老人家體會到了親人的溫情。雙方一旦產生感情就是窮圖匕現的時候了,這些人會訴苦,說自己的工作多不如意,藥品賣不出去要被炒魷魚之類的可憐話。
老頭、老太太一看這孩子混得這麼慘。難免有了惻隱之心。買點你的藥吧。於是第一批藥就賣了出去,這是起步。
藥品一旦賣出去這些人來的會更勤快,說上幾句話把這些老頭、老太太哄得高高興興的。然後就說到他們的身體健康上,不斷暗示他們吃了自己的藥是不是身體感覺好了很多,人在高興的時候自然感覺身體舒服,在有這些人的暗示,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種藥有效。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的營銷手段,透過動作、語言對購買者產生一定的催眠,讓他們認為這種藥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
有了這催眠這些老頭、老太太不光自己買這些無用的藥,還勸自己的親戚朋友購買,一傳世十傳百,買這些藥品的人可就多了。
利潤有了,隨即就得擴大銷售渠道,招收更多的人來培訓,所謂的培訓就是給這些人洗腦,教給他們一些上述的心理學營銷手段,在許之以利,這部分人很快又成了銷售的生力軍。
推銷這種保健藥的生意就跟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最後京城容不下他們了,他們開始向周邊的城市、縣城、農村推廣,城市裡推銷手段跟京城裡幾乎一樣,縣城、農村則不大一樣,他們會租個地方免費給老百姓測個血壓、血糖什麼的,讓這些人認為自己不光是幹藥品銷售的,還是一個很好的醫生。
尤其是農村,很多人沒見過世面,貪圖小便宜去測什麼血壓、血糖,然後聽他們講課,一來二去就被洗腦了,不但大把的花錢買這些沒用甚至是有害的藥品,還幫這些人推銷。
這類保健藥品的銷售模式大體就是這樣,這個模式有一個缺點,就是資金回籠緩慢,想賺到錢沒幾個月的功夫佈局是不行的,在一個現在賣各種保健藥品的人太多了,競爭比較激烈,有時候一個小區裡能有十幾個推銷各種保健藥品的人。
林全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大賺特賺自然眼紅,可別看他是個沒上過什麼學的農村娃,但他的眼光是很毒辣的,一下就看出了這種銷售模式的弊端。
林全友想賺這錢,但又嫌棄這種銷售模式回籠資金慢、競爭激烈,最後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辦法——把這些藥品打入醫院中,尤其是一些大醫院,現在醫患關係雖然緊張,但在一些大醫院裡醫生說的話對於患者來說跟聖旨差不多,尤其是那些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患者。
在這個是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年紀大的,更容易信了醫生的話,醫生說這種藥有效,他們為了治病就買,根本就不會多問。
林全友想到了這個辦法,但卻有一個難點,那就是這類保健藥醫院根本就不會購買,別說安和醫院這麼大的醫院了,就算是一家縣級醫院、鎮級醫院也不會購買這類藥品。
藥品進不了醫院,林全友就撈不到錢,他這人主意多,想了一下就有了辦法,醫院不購買,可以讓醫生代銷,給他們大筆的提成錢就是了。
於是林全友透過自己二十年建立的關係網整天請一些京城大醫院的醫生吃喝玩樂,這裡邊就有任戴義跟劉佳星。
林全友請這些人吃喝玩樂的同時會套他們的話,他會找那些需要錢的醫生下手,一來二去他手裡就有了一份名單。
在請他們吃上幾頓飯、喝點酒,林全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謹慎的倒出了自己的目的,任戴義是女兒太能花,他實在沒辦法了,一聽林全友說只要幫他賣保健藥會給他大筆的提成,任戴義就心動了,但他也知道幹這事風險太大,鬧不好自己下半輩子就得在監獄裡待著,但他架不住林全友的金錢誘惑與催命鬼的女兒不停的要錢,最後一咬牙答應了。
劉佳星是貪財,他一聽幹這事利潤那麼豐厚,並且任戴義也參與進來,立刻就答應了。
安和醫院這華夏最好的、最大的醫院,腫瘤科的正副主任帶頭推銷保健藥品,患者們也沒多想,這麼大的醫院的主任還能騙自己不成?於是很多人都買了。
四個月裡任戴義、劉佳星為林全友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林全友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幹這事上邊要沒保護傘的話,一旦東窗事發他也好不了,於是他把賺來的錢全投入到送禮上,京城衛生局的大小領導他都送了一個遍,然後就是請他們吃喝玩樂。
從這就可以看出林全友魄力很大,換成其他人可不捨不得拿出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