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權中,類似關係的典型。民國政要人人皆然。江澤民、曾慶紅便是一例)。就一人返回國務院。在國務院中,段就碰到擁戴他的北洋系文武大員一致堅持繼任大總統,非段不可。段力辯其非,馴至舌敝唇焦,滿頭大汗,數小時不得解圍,云云。

【筆者附註】關於這一段氏拒絕黃袍的故事,筆者所根據的,除多種第一二手史料之外,耳聞之於若干口述史料,蓋筆者幼年便曾在‘皖系’的眷村中長大。先高曾祖均系淮軍將領。與段佩統領,原屬一支。先祖均平公民初曾在北京居住,先叔祖伯平且曾任安福議會的議員。父執輩亦多在北京上學,更與皖系要員,乃至段氏之左右手,王揖唐等有親戚關係。王揖原名王志洋,進士及第後,西太后惡其名,乃賜名王賡,自號揖唐,終以字行。王原為我鄉合肥的窮秀才,升斗不繼。因與先祖為童年至交,乃由先祖聘請為我家塾師。先父叔姑姨輩,多是他的學生。其人青年苦學,先祖敬其詩文,曾一反三代之抗議,與王結為兒女親家。並大力資助其參加鄉試與會試。在我家課讀六年之久,不意王竟連科及第,並乘機赴日本留學,回國再中留學生特科進士。以雙重科甲資格入仕,宦途暢通,在清末民初,迭任中樞要職。迨段祺瑞由國務卿,復建國務院時,揖唐出任內務總長,如在清末便是吏部尚書。國共兩黨政權中的內政部長。因此在當時權傾一時的皖系之中,王與徐樹錚,併為段祺瑞一文一武的兩大心腹。對北京當時的政治掌故,正確無誤的大道訊息(不是‘小道訊息’),皖繫上下,真是無有不知者。筆者幼年即嗜史成癖。當年從長輩口中所聽所聞,終身難忘,及長治民國史,廣採可信史料驗之不誤始敢慎重下筆也。(本篇所用著述史料,包括哥倫比亞大竹孚編纂之‘民國民人傳’;陶菊隱著「督軍團傳’,後改編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黃徵等著「段祺瑞與皖系軍閥’;章伯鋒、李宗一主編之史料叢書,‘北洋軍閥一九一二─一九二八’,等新舊史書。)

‘北洋系’是何種怪物

不過話說回頭,這批翎頂輝煌的大員、北洋軍閥,所隸屬的‘北洋系’,究竟是何種怪物?這兒我們倒稍有釐清的必要。因為日月推移,去古漸遠,當年老輩的口頭禪,什麼北洋政府、北洋軍閥、北洋系等等,可說是無人不知也。前輩史家如細加解釋,就難免畫蛇添足。但是時至二十一世紀,吾人仍然開口北洋,閉口北洋,而不稍加詮釋,一般讀者就不知所云了。

所謂‘北洋’,原從清末官制,所謂‘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和‘兩江總督,南洋大臣’開始的。清制無宰相,各省擁有實權的封疆大吏,以接近京畿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最為尊貴。清末重臣,曾國藩、李鴻章,都曾任此職,權傾一時,成為大清帝國的實際宰相。庚子事變後,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上活活累死。彌留時在病榻上修‘遺折’,保諫袁世凱繼任此要職。

袁世凱於一九○一年底出任此職,至西太后死前一年(一九○七),她深恐這位權相,在她死後無人可以駕馭,乃把袁氏明升暗降,調任軍機大臣,去其實權。迨兩宮同逝,攝政王誅袁未遂,只把他開缺回籍,但袁在北洋大臣任內,羽翼已成。而繼任的滿族親貴又過度顢頇,因此袁在北洋任內的文武舊屬(包括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等文武官僚),暗中仍聽命於袁。迨武昌亂起,袁氏應詔復職。他原有北洋任內的文武班底,蝦兵蟹將,一時隨之俱起。這就是後來民國政壇上所謂‘北洋系’的原始核心了。

迨袁世凱做了民國總統,成為一人獨斷的大獨裁者,他這個核心就開始膨脹了。首先加入袁黨的,便是支援辛亥首義的各省諮議局的成員,和由他們推選的各省代表,和國會議員。這些人多半是康梁保皇黨的同路人。大清帝國崩潰時,牆倒眾人推,他們原是和國民黨合流的。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若輩與有功焉。

迨南北和議粗成,袁氏代孫為臨時大總統,他的老班底,和很多原是革命黨員的政客,分別為各自的利害,組織了無數小‘黨派’,據吾友張玉法院士的統計,民初大小政黨,多至三百個以上(見張著「民國初年的政黨’)。大小政客或分或合,以便在內閣和國會中爭權。其中最有實力的袁氏之黨,如掌握當時全國鐵道,和交通銀行的梁士詒為首的老‘交通系’,和一些原是革命黨,和保皇黨合流的若干較大的小黨派成員,甚至包括副總統黎元洪,也就逐漸倒向袁黨,成為北洋系的新政客了。

更不堪設想的,則是擁袁稱帝的‘籌安會’的成員和贊助者,竟有一大部分為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