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問題是什麼

幾年前,我曾出版過兩個小冊子,一本難一點的叫做《解決問題就是創造財富》,一本簡單一點的叫做《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在這兩本小冊子中,我將問題的定義做了這樣的詮釋:

·從哲學角度講,問題就是財富。發現和解決問題,就是創造財富;與此同時,問題是人們對世界認識的一種歸納,透過描述問題的內容和形式,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人的世界觀。

·從工程學的角度講,問題就是比較的函式,用什麼樣的標準,用什麼的方式去比較,就使得人們看到了不同的問題。

·從管理學的角度講,問題就是價值評價的標準。一個人發現的問題,具有什麼樣的價值,體現的是當事人的價值,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成果,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同樣也標誌著當事人的價值。

·從成功學的角度講,問題就是引導人們努力的導師,因為問題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一個看不到問題的人,就是一個沒有奮鬥目標的人。

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

所有的人都渴望自己有更多的智慧。然而所謂的智慧,如果不遇到問題,是根本無法產生出來的,所以就必須藉助問題的來磨礪自己的智慧,來提高自己的智慧。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有“君子不器”的說法。說的是君子可以做很多事,君子的才能並不會侷限在某一個領域中,這就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隔行不隔理的道理是一樣的。當一個人具有了發現問題的勇氣,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他就會在各種各樣的領域中,表現的比常人更加突出和優秀。

所以,願不願意尋找問題,並藉助問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就決定了一個人是不是能夠適應變化的世界,適應更加複雜的局面。

變化與競爭

在這樣一個激變的世界中,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描述這個世界、怎樣描述一系列的激烈變化。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人提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就代表著他具有什麼樣的世界觀——是先有變化再有競爭,還是先有競爭再有變化?

很多人會說,為應對變化人們才展開了競爭。其實不然,是因為先有競爭的存在,才促使引發、並加劇了一系列的變化。

所謂的競爭,可以是個體與個體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而所有的這些競爭的本質就集中在“發現問題的標準”和“解決問題的效果”上。

做成事與責任感

沒有哪一個企業會放棄對責任感的要求。如果一個人不能宣稱自己有責任感,可以對某些工作負責,那麼他將無法和任何人合作,也無法融進任何企業。

然而,在傳統對責任感的要求中,企業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上,所以難以衡量。因此,有必要將責任感與做成事相結合。這就是,如果某項工作被宣稱是會做的內容,那麼當事人必須用能否做出成效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會做的標準,如果某項工作被宣稱為是該做的內容,那麼當事人就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限制,透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讓這部分新的挑戰成為自己會做的工作。

第八節 量化責任感的工具——問題思維(2)

因此可以這樣講,任何一個要求自己做成事的人,就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願意與問題共舞的人,因為做成事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人對待問題的態度,其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度——是否要求自己做成事。

從舊責任感到新責任感

所謂舊責任感,就是別人給自己的要求和任務,自己是否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所謂新責任感,就是自己給自己是不是不斷增加了新的責任內容。雖然很多人在舊責任感的範疇裡,還沒有做的非常好,但仍有必要提出新責任感的概念。

因為在日常工作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如果他們身邊有榜樣,有參考,他們進步的就會更快一些,所以從舊責任感的層面上升到新責任感的層面,強調“個人責任”和“第一態度”就是一個樹立榜樣的過程。

所謂第一態度,就是一個人面對問題和變化的態度;就是一個人是否敢於挑戰新問題、敢於承擔新任務的責任。之所以將“第一態度”和“個人責任”放在一起,就是表明一個人對自己的責任,必須要落實到是否要求自己進步上,而是否要求自己進步的標準就必須體現在面對新挑戰、面對新責任的態度選擇上。

可以這樣講,在未來“第一態度”一定是構成一個人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