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臉紅了,有人低下了頭,還有些有心抗辯幾句,卻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梗著脖子硬挺,可所有人的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也許這時代的軍人榮譽感並不太強,可最起碼的榮辱觀還是有的,在一個君權大過一切的時代,任憑外族軍馬包圍京城,包圍他們無論在口頭還是心中總歸是要效忠的皇帝,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奇恥大辱。
他們沒幾個讀過書的,大部分都是文盲,可平日裡總是聽過評話故事,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歸會有個英雄的夢,漢末的關王爺,宋朝的嶽爺爺,還有本朝的戚爺爺,每個當兵的無論究竟為什麼參軍,白日裡為了生活奔波勞碌,無暇他顧,可夜裡輾轉反側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會想著要成為這樣的人吧?
“我想要說的很簡單,這是國戰,不是上山剿滅幾個土匪,前宋的事情你們想來也聽說過,京城被人家打下來,所有人都是亡國奴,辮子兵什麼模樣你們也見過,那裡不止是建奴,也有遼東的漢人,你們不想有一天也把腦袋剃成金錢鼠尾,不想也給皇太極做奴才吧?”話到了最後,宋慶語氣多少有些低沉,他覺得自己口才又有長進,而且聲情並茂,連自己也被感動進去,他清了清略有些沙啞的嗓子,聲調並不太高,卻足夠凝重清晰的說道:“反正我不願意,我要把他們殺乾淨,給這個國家,也給咱漢人殺出一條路來,為了子孫後代不被人當成奴才,只是不知道,你們是否願意跟我一起去做。”
最後一個字說過之後,宋慶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都做了,接下來就是聽天由命,看看這些人究竟只是暫時被打昏了頭,還是已經徹底丟掉了血氣,儒教學說是好東西,教給你綱常禮節,可儒家同樣也是個壞東西,將強漢盛唐時候的血勇之氣逐漸磨滅,到了如今這個時候,已經並不剩下多少,漢人曾經鋒銳的獠牙,也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可沒有誰規定,獠牙這東西退化了就不能再長出來,哪怕做不成獅虎豺狼,能先做回條狗也不錯。
當心情回覆平靜的那一瞬間,宋慶聽到了第一聲‘我願意’,跟著就是稀稀拉拉的附和聲,雖然聲音不大,卻足夠堅毅,每一個人都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終於做出了這個決定,這個可能在將來會改變歷史的決定。
感謝書友130105140634263的打賞!求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
&;lt;a&;gt;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lt;/a&;gt;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野狗(一)
寒冬臘月,京城的天氣格外寒冷,在這個被史學界稱為小冰河期的年頭,天氣成為了交戰雙方最大的阻礙,哪怕是從白山黑水而來,在遼東橫行的後金兵,面對這入冬的天氣,也顯得有些無奈。
人畢竟不能跟大自然作鬥爭,所謂人定勝天,那是在無數人完全不把自己性命當回事的情況下,才能夠勉強做到的,可天威一旦肆虐,渺小的人終歸還是無可奈何,畢竟他們需要吃飯喝水,需要冬衣禦寒。
作為一個曾經的遊獵民族,後金和當初的匈奴或蒙古一樣,都是講究以戰養戰,走到哪搶到哪的,可自從建了大金國,這些白山黑水出來的族類,也終於開始重視起後勤這個東西,畢竟他們如今面對的是大明,皇太極要的也不再是搶一票就走,太多太輕鬆的勝利,讓他的心逐漸變得野了,也讓後金高層的王爺貝勒們心變野了,多少想要做些別的。
這一次進攻京城,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皇太極一直都在強調,這次進攻是因為感覺自己被袁崇煥耍了,兩邊剛剛簽訂了和平條約,他就聽說袁崇煥答應崇禎五年平遼的事情,一怒之下才有了揮軍十萬入關的事情。
可歸根到底,他還是打算有所作為的,這十萬大軍可不是說湊就能湊出來,若是沒有平日裡反覆的謀劃和操練,加上提前就已經在進行的小規模集結,根本不要想著在倉促之間弄出這麼多人,還能順順當當的繞道蒙古殺進中原。
不過進了中原之後,這後勤問題就上來了,畢竟中原太大,京城周圍又佔了不少地方,兵力過度分散的同時,各部的補給也就成了問題,以至於自從連續兩日的安定門大戰之後,後金暫時停止了一切動作,每日只是派出大量遊騎哨探偵查明軍動向,同時也派出了不少補給車隊,給各處運送糧草軍械,算是在下一次大戰來臨之前的整體休整。
兩日安定門大戰,明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在宋慶拼死殺出城之後,第一天的攻擊算是被擋住了,可僅僅在第二天,回師的滿桂再次指揮作戰,與孫祖壽等人率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