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史程序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封建**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汙點,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明思宗朱由檢是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萌總裁知道,將崇禎皇帝和漢武帝這兩個本來就很有爭議的人物跟自己並列在一起,這下就熱鬧了,本來以五歲的年紀,開始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就夠爭議的了,再加上那兩哥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不過,這也正是萌總裁的高明之處,萌總裁不想禁錮人的思想,他要引導人的思想!
開化,就是開化文明,讓人發展思想,讓老百姓有想法,讓科技文明跟上時代,甚至走在世界的前端,思想,就是第一步的。
漢武帝不說了,離得太遠,萌總裁其實是喜歡漢武帝開拓疆土,樹立大漢威嚴的勇氣和史責任感。
而且,漢武帝不管多少人詬病他,但是沒有人不能不承認,作為中國人,大家為自己是漢武帝的子孫而感到驕傲,世界要是評選個前十的君王,漢武帝有機會進入。
萌總裁將漢武帝拉出來,同時是在為自己的擴張,在亞洲尋找理論基礎,在漢武帝手裡,差不多全亞洲都是漢朝的,至少是臣服!
萌總裁要讓全世界的國家都成為中國的藩屬國,需要這麼一個藉口來作為理論依據和史依據,也契合這個時代的殖民政策,英國人和法國人,美國人,遠一點的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都是這麼做的嗎?
崇禎皇帝是萌總裁非常喜歡的一個史人物,萌總裁在這次重生之前,還讀過一本叫《崇禎盛世》的小說呢。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崇禎的個人原因也不少:
1、勤奮的君主並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個國家的亡不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
作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用馬援評價劉邦的話就是“無可無不可”,意思就是沒有條條框框的規定,敢於大膽的放權用人,讓人才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
而不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其實崇禎也會用人放權,但他放權的物件卻是太監。
2、崇禎靠剷除魏忠賢的閹黨集團,而收穫民心,控制朝政。但他只是剷除了魏忠賢的這個太監,並沒放棄用自己的太監。崇禎仍採用太監監軍,並給予他極大的權利。皇帝用太監在制衡將領這還能理解,但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