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9部分

試謇叢廾浪��

在原本的歷史中。

德國人不遺餘力讚美李鴻章,是因為淮軍的槍炮和北洋海軍的主力軍艦,尤其是吞金巨獸定遠、鎮遠兩艦的艦炮都是從德國克虜伯公司訂購,大清國庫裡的銀子是克虜伯家族的重要財源,克虜伯家族是俾斯麥和德國的重要財源,得罪誰也不能得罪金主。

美國讚美李鴻章是因為作為遲到的帝國主義趕不上劃分中國勢力範圍的末班車,在遠東投放能力有限,於是只能採取迂迴戰略,從商業、經濟與教育入手,在中國積極倡導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因此需要清廷重臣的支援,尤其是東南沿海富庶省份漢族官僚集團的支援,因此其代表人物李鴻章自然要積極拉攏。

俄國讚美李鴻章,是因為在中亞和遠東分別與英國與日本進行戰略對抗。隨著日本在甲午戰爭的勝利,作為遠東一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北上擴張勢頭勢必與俄國南下擴張勢頭相撞,嚴重妨礙了俄國在遠東的既得利益,聯合中國製衡日本成為俄國的首要選擇。因此才有了李鴻章與維特震動一時的《中俄密約》和《滿洲條約》。

日本讚美李鴻章,是因為作為晚清為數不多懂外交的權臣,且是漢族官僚集團的總代表,他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方便與清廷溝通,在利益得不到滿足和執行時,李鴻章是個很好的擔保,所以誇他明大勢,懂大局。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做官和處事上深得其真傳,但李鴻章所作所為卻比不上他老師曾國藩,也許,也比不上左宗棠。

華皇破格留用的李鴻章大人,年少時的夢想就是“三千里外慾封侯”,曾國藩曾經不客氣的評價李鴻章一心只想升官,出人頭地,做人做官太功利。

李鴻章辦洋務,興教育,練海軍,建工廠,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富強,使國家富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延續清朝的統治,只有清朝的延續才能保證自己位極人臣,出將入相,名留青史,他也卻確確實實地做到了。

李鴻章本就是清朝體制最大的受益者,李家的榮耀與權勢與清朝國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即使東南互保時他始終也沒有想過取代清廷。

甲午戰後的輿論說李鴻章賣國是偏頗和不負責的。但輿論猛烈抨擊李鴻章誤國是完全實至名歸,不可原諒。

第一個誤國是尾大不掉。1864年太平天國被滅後湘軍被遣散,但淮軍被儲存了下來。淮軍一直被視為李鴻章的私產,其上到高階將官下到基層營官基本都是合肥人,士兵都是同鄉同村,淮軍只聽命於老闆李鴻章,只對李家一人負責,是非常典型的私家軍隊,是日後中**閥的鼻祖,兵歸將有,將領只對統帥負責而不對朝廷負責。

華皇能輕輕鬆鬆推倒清廷,也正是仗著這個空子,輕輕鬆鬆的就收拾了李鴻章的淮軍。

淮軍從建軍開始就不是一支保家衛國的軍隊,士兵當兵是為了搶錢搶糧搶地盤,軍官從軍是為了升官發財,這樣的軍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卻是李鴻章跟皇帝和慈禧博弈的本錢。

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後,標誌著湘淮漢族官僚集團的全面崛起於國內政治舞臺,湘系的代表人物是曾國藩,曾死後眾望所歸是左宗棠。

淮系的代表人物是李鴻章。而大哥李翰章是湖廣總督,兄弟兩個漢人同任實權總督,是清朝建國以來是極為罕見的。他們的崛起標誌著清政府對南方的已經失去控制,外重內輕的局面徹底形成。

在內戰中結成友誼的南方督撫大員們大都是同鄉、同宗、同期、戰友加姻親,門生舊部遍佈整個官場,後輩相互通婚,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形成了強有力的利益共同體,針插不進水潑不進,而正是李鴻章一手從老師曾國藩那裡繼承了這個關係網,打造了上下一致的利益共同體。

李鴻章誤國的第二個地方在於所用的人大部分都是庸才,一到了關鍵時刻就變成了廢材,除了幕僚外,他用人和提拔官員的首要標準不是看才學和品德,而是看關係和金錢。時人藉此諷刺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鴻章當時組建北洋海軍,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其次才是為了國家海防。

北洋海軍一直被視為李鴻章的私人海軍,絕對禁止外人掌控,沒有選擇才德兼備有留學背景的鄧世昌,也沒有選擇其他科班出身的海軍將領,而是選擇忠心的家臣丁汝昌,丁汝昌既沒有海戰經驗,也沒有海軍經歷,完全就是個舊式軍官,他的任務是忠實執行老闆的命令,整個甲午海戰中他犯的致命性錯誤太多,但最根本的錯誤在於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