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波笑道,“高團長對於印度的情況很熟悉嗎?”
“不熟悉也熟悉了,都來中亞一年多了,多少印度人和阿富汗人跑到赫拉特去啊?我可是赫拉特的駐地的團長呢。”高誼通道。
“印度在加入殖民世界體系後,人口增加了不少。很多駭人聽聞的原始風都在印度,比如對女性的極端歧視,比如逼著人和牲口結婚,比如不講衛生,等等等等,好歹讓英國統治那麼多年,還是不開化。法國大革命,一百年間充斥著各種政變各種殺戮各種恐怖各種血腥各種顛覆,經歷了君主**,君主立憲,民主共和,君主**復辟,資產階級帝制等多個階段十來次革命,搞死了兩任國王外加第一二共和國,期間還發生了對內對外多次戰爭才革命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兩次革命,搞下去兩個國王殺了其中一個,最後遇到了開明的封建君主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像印度這樣原始落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治體制很好構建,但是人人平等、崇尚科學、尊重民主這樣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在人民心中建立的,國家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的。”張浩波坐下,給高誼通發了一支菸。
兩個人坐著抽菸,都很高興,統計局和軍隊平時是不聯絡的,至少除了公務,不能建立私人友情,現在坐在一起,倒也覺得彼此都是一樣的想法,很是親熱,只要不談軍隊和統計局內部的事情就行了。
主要是張浩波不能把統計局的事情洩露出來,至於軍隊的人員分配,構造,張浩波可能比高誼通還要熟悉。
華國的統計局,是華皇最信任的機構,也是華皇傾注心血最多的機構,統計局的信仰很直接,就是信仰華皇,信仰華國,華皇在前,華皇說的一切都是對的,華皇怎麼說就怎麼做,而華粹黨雖然也是這樣,但是受到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時間,同統計局都是不同的。
所以,華皇統計局可以說,真的是鐵板一塊,但是華皇並不需要整改國家的行政體系都像是統計局這樣,那他就真的成為了封建君主了,那樣的話,整改國家會失去生氣和活力,完全成為他一個人的附屬品,這不是華皇需要的。
華皇的願望是整個國家,所有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都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至於他個人,能用皇位來換取這種世界的話,華皇立刻可以退隱。
軒宗露,還有幾個兒子,現在都處於顧問狀態,年紀輕輕的,都不到四十歲,不過,都不能直接介入政治,這也是華皇要求的,他們要介入,不是皇帝的爸爸就是皇帝的叔叔,位置難給,做什麼都很敏感。
華皇的家族,從軒宗露往下,已經超過了五十人了,經商的一個都沒有,這也是華皇要求的,皇家的人不準經商,難免會捲入貪腐。
從政的也就只有華皇自己,還有軒悅文和軒悅武三個人而已。
軒玉冰去上海的一所大學當了一名英文教師。
再往下,就是軒悅文和軒悅武,還有軒玉冰的小孩,都很小,以後還說不清楚,不過,也只能走兩條路,要麼從政,要麼進各種單位。
華皇的旁支,軒洪波家和軒洪宇家的小孩,大部分都搞了藝術,沒有人從政,也沒有人經商。
所以,華皇的家族,現在看起來,倒像是藝術世家,華皇也很支援這樣。
至於未來怎麼走,華皇是主張學習英國,一步步讓皇權淡化,最終成為一個象徵,華皇還沒有小孩,如果華皇有了小孩,按照先後排定皇位順序,現在如果華皇突然死了,也不會亂掉,會由軒悅文的大兒子繼承皇位,軒悅文的大兒子要是也突然死了,就是軒悅文的女兒,一個個掄過去,然後是軒悅武的兒子,或者是女兒。
華皇也沒有什麼私產,整個皇家可以說都沒有私產,皇家的錢,由一個專門的政府機構幫助搭理,數量很龐大,卻不會揮霍。
光是各地的華皇行宮就有上百處了,但是這些並不會成為華皇奢華的象徵,因為華皇僅僅是在保留了各地行宮的基礎上,讓人加以維護而已,有歷史意義。
最上面的人沒有私心,整個體系才能死心塌地的跟從,這也是華國的制度優勢,華皇目前來說,一直很得人心,做的很好。
“英國對於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時拉攏大量印度土邦大君讓其對大英帝國和身兼印度皇帝稱號的英王宣誓效忠和提供兵源以此換取其在各自領地上的自治地位,因此英國法律以及印度總督的力量只限及英屬印度的11個省(中央省、旁遮普省、西北省、信德省、聯合省、阿薩姆省、孟加拉省、比哈爾省、奧里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