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建章明白了,但是很是想不通,畢竟誰也不願意到手的領土,又丟掉嘛。
萌總裁說出了一句太祖經典!“存地失人,地人皆失!存人失地,地人皆得!”
大阿爾伯特基爾希巴赫教官眨了眨眼睛,搖搖頭,雖然不認同萌總裁的說法,但是也找不到話反駁,總之,萌總裁不斷的在重新整理德**官和美**官們的軍事觀念,這一套理論體系,都是萌總裁看電視得來的,其實萌總裁在現代的時候,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軍隊,萌總裁就是一個普通的金融打工者。
總之,不管怎麼算,還是算勝仗了,死了三百多軍官團的軍官,雖然讓萌總裁很心疼,但是華粹會的救國集團軍並沒有死多少人,丹州軍這邊總共死傷不到三千,總數竟然都小於淮軍,還得到了精良的克虜伯大炮八十門。
這麼一算,荒僻的城鎮,荒涼的田畝,離著寸草不生也差不多了,清朝的東北,就靠近蒙古那塊還不錯,基本啥都沒有,都是一些草房的本溪和草河口,真的不算什麼。
打掃戰場後,大家總歸還是興高采烈的。
大軍撤了,這次的收穫不小,整整八十門德國克虜伯後膛炮,全部適用於步兵,這是沒有汽車牽引,要不然丹州軍的火炮力量已經可以在本土挑戰一個次強,經過這一戰,清軍淮軍部和丹州軍在軍事態勢上再次達到了一個平衡點。
宋慶部將陣地擺在了草河口之後,也沒有再進一步,萌總裁的丹州軍每天像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對淮軍進行一遍炸逼。
雙方再沒有大規模的進攻過,這麼炸逼,肯定是萌總裁的丹州軍佔優勢的,淮軍已經沒有炮了。
在一週的時間內,丹州軍進行了整編,從預備隊中補充了兵員,軍力再次達到兩個團,加上留在朝鮮的一個營,丹州軍步兵已經達到了七個營,加上兩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軍容重新整齊,打仗總歸是打錢,萌總裁是沒有地方買軍備,要不然可以擴充幾個師出來!
預備役的軍隊是存在於建設兵團當中,一方面看著朝鮮勞工幹活,另外一方面訓練,丹州軍的整個體系全部效法德國,教育體系也效法德國,整體制度則是萌總裁自行摸索的,基本處於一個無政府狀態,萌總裁併沒有對內部經濟進行約束。
採取一種自由發展的態勢。
考慮到朝鮮未來的武力擴張,萌總裁批了第三團的編制,但是武器無法自行生產,這個編制一直都是空頭支票。
步槍是夠一個旅的,只是彈藥不足,本來彈藥的生產技術並不複雜,但是萌總裁的兵工廠來自法國,是一條生產60夏波步槍的生產線,比德國的毛瑟1871肯定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因此還需要時間,先解決子彈炮彈的自行生產問題,下一步就是造鋼鐵廠,有了自己的鋼鐵,才能自行造武器,實際上鋼鐵廠已經在建了,朝鮮的礦場沒有開工罷了,總之千條萬緒,萌總裁加倍努力。
一戰德國的戰敗,很顯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當然世人普遍認為是威廉二世妄圖挑戰英國的海權挑起了戰爭最終導致德國墜入深淵的這種結論自然被約亨嗤之以鼻。
這種勝利者給失敗者扣屎盆子的行為很顯然是顛倒是非的強盜邏輯。
在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經濟體系最核心的表現就是排他性壟斷貿易和畸形化地域性產業分工,而德國的崛起太晚了,當國內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而威廉和俾斯麥的矛盾根源並不是德皇想要建立一支海軍違反了俾斯麥不想刺激英國的外交政策,而是帝國經濟發展需要海外市場的需求和遏制帝國經濟發展的本土策略的根本性對立。
1881年,俾斯麥就曾乾脆利落的告訴那些不安分的人:“只要我當一天宰相,德國就不會有殖民地政策。”。
當然俾斯麥也不是無理取鬧,根據俾斯麥主政時期的資料,德國出口總額中銷往殖民地的只有0。1%,而進口總額中來自殖民地的也只有0。2%,那麼面對在英法已經瓜分了世界上最好的殖民地的時候,德國人對著這些平時倒貼錢,戰時守不住的雞肋,還不如棄掉以為帝國減少些麻煩,尤其在為了維護殖民地需要花錢建立一支強大海軍會刺激到英國人的時候。
俾斯麥看不到的是到了1914年,德國隊殖民地的津貼已經下降到了17。8%,而東非和喀麥隆這樣較早開發的殖民地分別下降到了5。38%和9。85%,同年德國殖民地總津貼不過2930萬馬克,還不到當時一艘現代化超無畏艦的60%,僅相當於1913年德國預算的0。8%,而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