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點明白了,華皇這是直接將國事,當成了和卡羅爾一世大公的家事了!
公元2世紀初,羅馬帝國擊敗了當地的達契亞人王國,把這個地區編製成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羅馬帝國的領土絕大多數在多瑙河以南,基本沒有行省在多瑙河的北面,羅馬尼亞大概是唯一的一個。
這個行省對羅馬帝國的財政非常重要,因為這裡有金礦。
金礦吸引了大批羅馬人來淘金,這些人帶來了羅馬的拉丁語,沖刷了當地人的語言(達契亞人屬色雷斯人,是希臘人的近親),於是,多瑙河北岸的這片土地被快速羅馬化了。
羅馬尼亞礦產豐富,除了金礦著名,石油也很著名。
在原本的歷史中,1930年代的時候,羅馬尼亞的產油量在歐洲名列前茅,納粹德國二戰中所需的石油大量來自羅馬尼亞,是其生命線。
二戰之後,羅馬尼亞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建了很多煉油廠,還有很多高耗油的工業(重化工業等)。
這些產業的發展使得羅馬尼亞逐漸需要進口石油。
1970年代爆發了石油危機,石油價格飛漲,這給羅馬尼亞造成了大量的貿易赤字,它不得不借外匯來支付石油的進口。
當時好幾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已經開始向蘇聯集團以外的國家和機構借款,譬如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等,這些國家借外匯主要是為了進口西方的消費。
羅馬尼亞雖然也有消費品不足的問題,但它借款是為了進口石油。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在東歐集團中是一個異類,他在處理外債和消費品方面的政策表現得非常異端。
1979年美國忽然大幅提高了利息,世界資本市場的貸款變得非常昂貴,借了外債的國家必須用越來越多的外匯來支付利息,借新債還舊債,“高利貸”使很多國家的外債滾雪球地惡化。
1982年,羅馬尼亞需要用80%左右的出口收入來支付外債利息,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
豪華的佩萊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