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掉吐蕃,但吐蕃想要儘快結束戰亂無疑痴人說夢。這一來事情就再明白不過了,即便燕頂暫時壓住了內患,也不可能拖到戰亂終了,過上幾個月,戰事遠遠還不會結束,但辛苦按下的內患卻到了極限、再也壓制不住,到頭來還是會一樣爆發,國師得不來丁點好處。
與其現在還要去硬著頭皮去吐蕃做那些徒勞事情,倒不如返回大燕,看看能不能在這個亂局中佔些便宜來得更實惠了。
統一、完整、民心盡歸柴措答塔的吐蕃,對國師、景泰有大用處,能助燕國制霸天下一臂之力;可亂成一團、多家勢力激鬥無序的高原在國師的眼中不過是廢土一片吧。
燕頂重新踏上返燕的行程,開始的時候很有些鬱郁:自己的勢力入主柴措答塔,最最忠心於大活佛的軍隊和高原上最大的叛逆,都被抹殺在燕境,接下來吐蕃興兵入侵南理,藉以平復柴措答塔中因大活佛暴斃帶來的震盪。事情本來順利得很,他和烏達也做好了南侵戰事可能不利的諸般準備,可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數十萬的大軍,竟然在南理灰飛煙滅,更沒想到南理人真的發瘋了,居然派兵打了回來報復;還有北方,回鶻人會舍掉在犬戎辛苦打下來的勝果,轉師南下來打高原,而足以封阻住敵人的堅固天關竟會遭遇洪水;再就是小活佛的暴斃、多蘭城複製的天譴……國師一生做事,從未在一件事情裡遇到過這麼多‘沒想到’。
有了這麼多‘沒想到’,事情又怎麼可能還會做得成?
甚至到現在燕頂還想不通,這許多的‘想不到’究竟從何而來。能確定的也僅僅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圖謀,結果鏡花水月,空歡喜了一場,白忙活了一場。
可惜了那許多的心思和忙碌。功敗垂成,已經完成了關鍵步驟,卻在善後事情中敗了下來,讓整個圖謀落空,國師哪能不鬱郁。
不過幾天之後,國師又重新變得輕鬆起來,非常人有非常胸襟,他遠比普通人更能想得開、看的開,若非如此,他自少年中毒後就該消沉下去了,又怎麼能成為中土世界的武術、毒術、醫術和心術的第一人!
何況也不全都是噩耗,也有喜訊的,在重新回到大燕後國師又收到了一道軍報、好訊息…當爹的不中用,幾乎到手的吐蕃都沒能把握住;當兒子的足夠爭氣,景泰的燕軍在犬戎打了一場大勝仗,遠比預計更順利的大勝。
草原南境的會戰結束了,燕兵大破敵軍,狼卒傷亡慘重潰敗數百里,這場大戰沒有洪水大火,也沒有沙民騎兵,完全是燕兵用性命拼出來的,燕軍損失的也不小,但戰果輝煌,足以告慰戰中犧牲的英靈。
……
景泰雙喜臨門。
收到前方大捷的訊息,他只是笑了笑,並沒太誇張的表情,或許在他眼中‘朕的天兵打勝仗’是應該的事情,倒是小蟲子趴在他耳邊輕輕說的那句‘師父回來了,正在後殿密室等候’,真正讓他喜上眉梢,哈的一聲大笑,跳起來就向後殿跑去,小蟲子趕忙抱起陛下的裘袍追了出去……
父子見面,相對而笑,不過平平淡淡的幾句問候吧,只是問的人異常認真,應答的那個無比仔細。
也不怕煞風景,國師把吐蕃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坦言承認圖謀已敗再無挽回。景泰聽完想笑,但得忍著、忍得很辛苦……有關吐蕃的圖謀如果還在繼續,父親就得坐鎮柴措答塔;圖謀敗了,他卻能回到燕宮、常駐身邊。兩件事各有利弊,景泰更喜歡後者,不過這個想法不是皇帝應該有的,所以只能憋在心裡,說出口他會罵。
“其實…至少,吐蕃已經大亂,對我大燕的威脅不再,我們輕鬆了不
後面派兵去奪下高原也易如反掌。”憋了一陣,景泰憋出了一句安慰,他面色沉沉,可目光裡的歡喜滿滿,這副古怪神情落在燕頂眼中,自有一番複雜滋味。以國師的目光,當然能看穿兒子的小小心思,可又哪捨得去罵呢,當下只裝作沒不見,轉開話題問道:“犬戎那邊,接下來你什麼打算?”
景泰早就想好了此事,當即應道:“大軍暫時止步,我打算撤回來一些,但回來多少還沒想好。”
國師先是一愣,眼中喜色一閃而過,追問:“怎麼不乘勝追擊?這可不是你的性子。”
景泰如實回答:“天氣漸漸冷了,對咱們的影響更大,深入草原追擊敵人勞軍傷卒,估計也砍不回來太多狼子腦袋,最後還是殺些平民來向我交差,沒必要,也不值得。”
憑著景泰以往的性子,是一定會命令大軍追擊的,哪會去管什麼天氣、影響,這次他不再任性、懂得權衡利弊了,國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