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王認為此子不是其親生,欲下毒手。聿女珊看穿麒王的心思,命夏宜庭護衛伍杞將公子赫帶回中土戰國。公子赫隨伍杞在中土生活了十六年,然而麒王並不死心,將“一柱香”派去中土,算出武曲星的星相,得知公子赫的下落。意外的是,伍杞將自己親生兒子的生辰八字與公子赫對調,因此公子赫倖免於難,而他二人皆命喪中土。
適值天相十字星之際,公子赫隨波逐流回到大麒國,隱姓埋名。後通曉諸子八大家的奇文經典,原來諸子百家經文之中暗藏武學之道,從中修煉出大乘武功。為了能夠使飄闕四國(大麒國、阿修國、風城國、太平廣地)紛爭止休,竭盡個人能力,與諸子八大派(墨、儒、道、法、農、、兵、陰陽、縱橫)力抗……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邯鄲之圍
周幽王為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周室開始衰落。戰國伊始,天下大勢已分,諸侯久不行朝禮。且凡大國有七,齊楚魏趙韓燕秦。那七國地廣兵強,大略相等。餘國如越,雖則稱王,日就衰弱,至於宋、魯、衛、鄭,亦不足道也。
————————————
公元前353年,這一年已算作戰國中期,離七國割據的局面過了一百二十多年。在這一年中,只有魏趙之間的“芒殤山戰役”被載進了史冊。
深秋之暮,芒殤山上,屍積如山。
主戰場西落一面,黑濛濛的一大片,整齊的黑甲大軍上空,飄揚著“魏”字大旗,浩浩蕩蕩。隊伍之前,一人身披大紅斗篷,在馬上遙望東落一面,那一面隱隱約約靡倒著一些“趙”字大旗,以及數以萬計的屍首。
“報——”,一士兵單膝倒地,道,“趙國殘兵已撤出芒殤山,退回都城邯鄲。”
“怯小鼠輩,無膽匪類的窮趙!”那馬上的將軍憤怒的吼聲迴盪在山谷。
“但聽龐將軍號令!”後排副將和上千個夫長齊聲呼應。
這上將軍姓龐,單名一個涓字,乃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的高徒,然其惟究兵法,用兵如神,棄縱橫家之學而專究兵家之謀略,是魏國第一員上將。他舉劍大喝:“好!趁勝追擊,殺他個措手不及,我們此番先駐軍邯鄲城外,圍他個水洩不通,擇日一舉攻下邯鄲,洗中山之恥,一統大晉。”
“好!好!好!”數十萬士兵震天價的激昂呼聲此起彼伏,牛角號鳴大作。軍隊排山倒海似的湧向東面,正是朝趙國邯鄲方向進軍。
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上將軍龐涓前去攻趙。中山原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小國,後被魏國征服,然而趙國乘魏國國喪之際,將中山據為己有。魏惠王難洩此心頭舊恨,就派上將軍龐涓前去攻打中山,收復失地。
但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近在咫尺。不若大軍直抵趙國,既解舊恨,又一舉拿下邯鄲,實現三晉大統的美夢。魏王從之。
由此展開了魏趙兩國史上一場最為浩大的戰役,出現了上述的一幕,芒殤山之戰。
※※※※※※
魏國的黑甲軍團由龐涓統率,趙國的銀甲軍團由秦龍統率。芒殤山一役,三日激戰中趙軍損失十五萬,另有五萬舉旗退守邯鄲城內。而魏軍只損失了兩萬兵馬,而且剩下的二十餘萬士兵計程車氣,破如洪鐘,尤為激盛。
趙成侯命撤回的五萬士兵死守邯鄲九道城門中的八道,而另一道正對皇宮的華破池門,則是由他親自掌管的紅巾侍衛把守。整個邯鄲城守得密密實實,連一隻蒼蠅都不許放進,然而魏軍聲勢破竹,邯鄲已岌岌可危。
這等時勢,趙成侯卻召集了朝中七十位大臣,一齊聚集在趙國皇室祈福之地“芙穹臺”,實行祭天禮儀,祈求上蒼庇佑,真是急煞旁人。
群臣三拜九叩之後,趙成侯便在頗為威嚴的九羊王鼎之中奉上三柱皇香,轉身一掃陰霾,悠然開口:“諸位上卿,有什麼破魏之策?龐涓那豎子,仗著自己幾分能耐,便敢圍攻吾邯鄲,殊不知當世英傑皆齊聚本侯之下,這回可就叫他吃不了兜著走。”
這七十大臣每排七人,列成十排,肅嚴整齊,卻安靜得惟聞喘息之聲,良久,竟是沒一個人說話。
趙成侯可沒料到會是這樣的靜局,矜持的面容略顯焦態,道:“眾位上卿無須顧慮,儘可大放厥詞,本侯會持辭納接,不必擔憂說錯什麼。即便說錯,也絕不降罪於你們。”又過了良久,群臣仍是一面沉默,低首未語。
這時從容的神色在趙成侯臉上消失了,急道:“誰有力挽之策,破龐涓之師,解邯鄲之圍,本侯就拜他為右司馬。”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