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見樂了,心裡說:“慚愧,我怎麼竟忘了他!”
七李元度丟失徽州府
原來,自請援救徽州府的是平江勇統領李元度。李元度咸豐四年起跟隨曾國藩南征北戰,功勞不小。尤其是咸豐五六年間,曾國藩在江西處於困境時,李元度的平江勇簡直成了他的擎天之柱。但曾國藩竟然不保李元度一職,李元度心中不滿。曾國藩回籍守喪後,杭州知府王有齡利用李元度的不滿,和他拉上了關係。羅遵殿死後,王有齡升任浙撫,保李元度為溫處道道員。直到看見朝廷發來的諮文,曾國藩才知道這事,對李元度很不以為然。他把李元度召到祁門,明確告訴他,王有齡此舉,目的在分化湘勇;而李元度投靠王的門下,也有背叛湘勇之嫌。李元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見曾國藩已實授江督,也沒有必要改換門庭,遂答應不去浙江。於是曾國藩奏請改授李元度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上諭批下來後,李元度便把平江勇帶到祁門,作為祁門老營的拱衛之師。
這時,曾國藩對李元度說:“你去最是名正言順。徽州乃皖南大城,又是祁門的屏障,長毛打徽州,是想衝破這道門,竄進祁門來,守住徽州意義重大。張副憲防守徽州幾年,雖說沒有打什麼勝仗,但也沒有丟失,你千萬不要把它丟了。”
“你放心,長毛撼山易,撼平江勇難。有平江勇在,徽州城絕不會缺一個角。”
曾國藩見他說得如此輕巧,反倒不放心他去了,但眼下實在再調不出其他人,只得正色對他說:“此次圍徽州的是長毛的精銳部隊,你不可小覷。按理你帶勇多年,我不用多叮囑,但徽州府關係太大了,我不得不和你約法五章。你做得到就去,做不到可不去,我再另外擇人。”
李元度心裡大不悅,說:“哪五章?你說吧!”
“第一戒浮。你身邊有不少書讀得好,但並無打仗經驗的文人,對其中那些好說大話者,絕不可重用。第二戒自負。到徽州後,切莫自視過高,師心自用。第三戒濫。銀錢的使用,立功人員的保舉,都要有所節制。第四戒反覆。為統領者切忌朝令夕改。第五戒私。用人當為官擇人,不可為人擇官。”
曾國藩的這五章,章章都是針對李元度的弱點而言的,李元度卻一句也聽不進。曾國藩剛說完,他便拍著胸膛說:“你也不必多說了,我立個軍令狀吧,徽州府倘若丟失,你唯我是問!”
“好,一言為定!”曾國藩伸出手,對著李元度的手碰了一下。
“滌生兄,前幾天我送給你的《國朝名臣言行錄》,你看過沒有?”剛走出門,李元度又回過來問。
“哦,看過了。正要璧還,一下子又忘記了。”曾國藩從一個較小的竹箱裡取出一大疊稿紙來,把它遞給了李元度。“你的這部稿,廣採博集我朝名臣嘉言懿行,厚世俗,正人心,異日刊印出來,必是一部極好教材。我先向你預訂兩百部,發給兩江州縣以上官員人手一冊,如何?”
得到曾國藩如此青睞,李元度剛才的不快消散了許多。他高興地說:“滌生兄,你是文章老手,指點指點,讓我修改得更好些。”
“要說指點,有一條倒不知肯聽嗎?”曾國藩笑道。
“請說!”
“你的書,局面太窄了。那些山林隱逸,前代遺民,以及姓名不登乎仕版,而節義可愧彼王侯者,被你‘名臣’一詞排斥在外了。我想你不如改個名,叫做《國朝先正事略》。如此,剛才所提的那些人,便都可以進來了。你看如何?”
“最好,最好!”李元度拊掌大笑,“就按你的辦。”
“好!那我再多訂一百部。”曾國藩大笑起來。
徽州府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皖南五府州的經濟中心,歷來以牌坊眾多、石雕精美聞名於世,城內匠人制的紙、筆、墨、硯,最受讀書人看重,尤其是徽墨,與湖筆、端硯、宣紙並稱,號為文房四寶中的佳品。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張芾在徽州駐防六年,上個月奉召回京,後回陝西涇陽原籍補持服,留下一萬四千兵在徽州。按理說人員不少了,但這些兵已有五個月未領到餉銀,軍心浮動,不但不能打仗,反而成了徽州城的禍根。知府譚慕白不能統御,聞李世賢的兵已到寧國,慌忙向曾國藩告急。李元度的平江勇開進徽州城的第二天,羅大綱、周國虞率領四萬人馬就到了城門外。謀士們提醒李元度,缺餉五個月的綠營不可信任,城門不能讓他們守。李元度認為很對,立即將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的綠營守兵全部調走,換上他的平江勇。被換下的綠營士兵,都作為苦力去扛彈藥、擔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