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乘機制定襄陽城擴建的計劃,在城南荊山區重建了一個更大的百家講壇,將整個襄陽學府、水鏡學府、襄陽工院和襄陽軍院都安置進去,只是故意將水鏡學府的擴建工程仍然保留在荊山上,將半數荊山包括水鏡學府所屬的地域一次劃入襄陽城,使新的襄陽城依山建,在荊山上設城防。
將襄陽城的工業區設計在城東靠近襄江的位置,城北為楚王府、治略區和統帥府,以及附屬機關的所在地,城西為民居百姓之地,城中留四大主要街道為商貿區。
新的襄陽城一改傳統的方形設計,而像一個短粗的十字形,作為延伸,在襄陽城城北的樊城也繼續做為防衛城的模式進行擴建,作為鎮中軍的駐地,襄江東設襄東城,作為城東工業基地的延續,在城南設南學城,是城南文化中心和商旅居住中心的延續。
劉協打算將之後將鑑文會和百家講壇輪流每三年在城南舉行,在兩會之間舉行群英會考,設文武狀元,各取前十名進入水鏡學府。
每年在城南舉行一次國商會,集中全國的商人與襄陽,進行商貿會談,同時著重建設城南的景點建設,努力使城南成為旅遊點,將襄陽的二十多家大客棧合併成荊楚酒店、襄陽酒店、荊山客棧、江南客棧四家,親自書文相贈,又將酒店依照學士、工匠五分等級的思路,對客棧定為豪居、雅居、佳居、良居、常居五個等級,讓治略府執行五居的定位和制定指導價位。
可以說,正是由於鑑文會合百家講壇的舉行,一個嶄新的襄陽城終於孕育而生。
第八卷 南北風雲 第五章 三家制衡
歷經千年滄桑,襄陽城終於在多年沉澱後,迎來一次舉世震驚、曠世奪目的盛會——襄陽盛會。
整個襄陽盛會由荀彧親自負責,六個講壇每日開講,持續一個月,同時在晚間舉行鑑文會,曹操都特意寫了《襄陽賦》,讓曹昂送到鑑文會賞鑑,諸葛亮也提筆寫下《南山賦》參加鑑文會。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暘、劉楨 都親自帶著新文而來。
由於百家講壇的舉行,鑑文會成了真正的文學性聚會,而商人們乘機推廣楚地新茶和文墨寶具,避世多年的孔融、王粲等人也乘機重新在襄陽文學院任職。
在百家講壇正式開講前,對於張魯的道教講義和管寧、邴原的儒家講義要進行稽核,雖然胡昭已經事先將儒、法、道三家平衡的思路和他們說過了,但為防止萬一,劉協還是在處理完南北會談之後親自過問,於楚王府召開幕僚會,讓張魯和管寧、邴原帶著講義要略前來,進行一輪稽核。
按照劉協的意思,令張魯擔任道教教主,提倡老子原宗道義結合民間傳說,首尊黃帝為道教之先,尊老子為道教之祖,但卻避開莊子不談,刻意淡化莊子的避世主張,避免與儒家入世學說發生衝突。
劉協打算將對現在還較有影響魏伯陽的丹經學說和《周易參同契》視為邪論,將煉丹學視為道教的殊途,這樣一來將對整個東漢影響巨大的張道陵都形成了一種批駁,張魯非常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畢竟張道陵是其祖父,而他能擁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也是拜其所賜。
胡昭採取折中的辦法,將煉丹學視為殊途的同時,尊張道陵為丹學之父,重新整頓丹學,同時讓張機暫時放棄在百家講壇上進行金丹對人多有害處的論證,轉述上古金丹多為天賜,非人為,後世所煉丹藥為玄丹,只可用於丹學研學。
這次張魯倒同意了,實際上在襄陽學士圈落中,從劉協到荀彧,從司馬徴到年輕學子,從張機到襄陽醫學院都廣宣丹藥不利身體的言論,上層既然不喜歡丹學,下面的學子醫師自然經常依靠當眾驗證丹藥有毒對自己進行攻擊,靠此博位,幾個郡醫官都是因此脫穎而出。
從丹藥的主材金、鉛、汞到輔材的害處都有過幾次大規模的討論,從劉協尊醫開始,張魯的日子就不那麼舒服了,每天都有年輕的醫師跑到侯府前鬧事。
劉協繼續做了一個折中的說法,除了說張陵的丹藥為上古仙丹之外,將五斗米道教所煉丹藥悉數銷燬,由張機新近開創的用於滋陰補陽的六味地黃丸等醫家丹藥代替,試圖將丹學和醫術相結合,用醫道的丹藥填充原有的丹學,只是要剝奪張機開創六味地黃丸的功績,還好目前知道的人並不多,而張機則淡淡的說:“殿下賜臣侯爵之位,令天下醫者敢自稱醫師,厚恩與天下醫者,今日殿下欲讓首創六位地黃丸之名讓與張天師,此乃借天師之名改丹學之實,使之有利於天下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