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什麼在此地屯下重兵?就是為了防備燕國。雖然之後楊家作大,但姑且不說現在這個魯王姜元,楊家作大最初是在先王時期。

姜姬代入自己想像一下,楊家作大的好處很明顯:楊家把遼城當成自己的地盤,不論如何都不會允許讓燕國越雷池一步,至於他用什麼方法就不重要了。

壞處嘛,就是禍害一下附近的城鎮。如果她是魯王,也會認為這個代價小到不值一提。

而她會選擇改遼為商,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她是個女人。

如果她是個男人,哪怕不通武藝,她也敢延續楊家的做法,讓商城繼續做一個兵城。

可她是女人。女人的身份不再於她能做到多少事,而在於別人對她的觀感。

一個女人為大將軍的邊城,只會成為人人眼中的軟柿子——不管她是強是弱。

哪怕別人來咬上一口,發現她不是柿子而是硬石頭,又如何?還是要打啊。

而這種爭鬥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商城都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可改遼為商,讓這裡變得商人云集,商城就一定安全了嗎?

當然不是。

商城現在就像一個放棄了武器的大肥肉。以前她用計養肥楊雲海都有人來打他,現在她等於是沒有兵的楊雲海,更會有人來打了。

怎麼辦?

那就只能選擇削弱燕國了。

幸好燕國並非鐵板一塊,新一任燕王的更迭近在眼前了,就像當年朝午王驟起改天換日一樣,燕王的老邁已經讓燕國人都不安分了。

“那要暗殺燕王嗎?”蟠兒道。

姜武嗆了一下,不自覺的放下手中的杯子。

現在只有他們三個。

曹非走後,他留下的話讓所有人都心潮起伏。

姜姬讓衛始去想辦法打聽一下燕地的情形,卻留下了蟠兒和姜武。

她看了一眼姜武,對他的反應倒不意外。

如果衛始在這裡,估計也是這種反應。

腦後生反骨,大概只會出現在兩種人身上。

一種是她,來歷特別,從小學的歷史就是各種農民鬥爭,民間戲稱屠龍術。

換句話說,她沒受過忠君的教育,也不覺得上頭的大王、皇帝有什麼好尊敬的。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推翻了他,那就是我啊。所以為什麼會不敢弒君呢?

另一種,就是蟠兒。

她提起個頭,只有蟠兒毫無障礙的接受了。

蟠兒受的同樣不是三綱五常的教育。他接受的是奴隸教育。

但這同樣有一個問題:如果主人能力不夠壓制奴隸,如果奴隸很聰明,會反思,小時候懵懂無知,越長越大之後,發現頭頂上的主人愚蠢不堪,他真的會心甘情願一直為奴嗎?當這個契機到來時,愚蠢的主人能發覺他一直信任,不會提防的奴隸已經開始打算造反了嗎?

如果蟠兒仍在蔣家,現在也該到他運用從蔣家學到的一切來“回報”蔣家的時候了。

她可不覺得蔣龍會是蟠兒的對手。

但衛始不同。

如果他在這裡,在蟠兒說出這句話時,他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殺了他”。

因為蟠兒這種想法是“大逆不道”。不是他這個身份、地位的人應該去想的。

他是不會把蟠兒看成和他同等地位的人的。

所以下位者一旦冒出這種苗頭,他肯定是要掐滅它!

就算是姜姬有這個意思,也遠遠超出衛始的接受能力了。

她看得出來,衛始他們慾望的終點就是商城。

他們認為這會是她這個公主未來的封地,他們會是她封地上的大臣。

這同樣也是他們給她劃下的界限。

如果她露出想除掉燕王的念頭,很難說他們會做什麼。

可能不會殺了她。但把這個訊息傳回樂城,送給他們認為“信得過”的人就很有可能了。

因為他們同樣覺得這個念頭是“取禍而不自知”,已經超出她的身份承載的極限了。

衛始他們是不可能說服的。她也從來沒想過要花力氣去說服他們,因為在一些事上,他們可以聽她的;在另一些事上,特別是涉及到三綱五常的問題上,他們認為自己手握的是真理。她大概也會被算到大逆不道里面去。

與他們相反的是姜武。

王與帝,對他來說是天人,不受人間律法約束。但這個概念很模糊,他沒有